这个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
——古今中外十位英年早逝诗人的诗
1、王勃(649~676)夭折原因:溺水、惊悸
夭折年龄:28岁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诗: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李贺(790—816)
夭折原因:疾病 夭折年龄:27岁
李贺,字长吉,昌谷人,抱负远大,自视甚高。因父名“晋肃”之“晋”与“进士”之“进”同音,“肃”与“士”音近,李贺便以有讳父名而被人议论攻击,不得参加进士考试,理想抱负被无情现实击得粉碎,备尝人生苦涩,卒于故里,年仅27岁。有《李长吉歌诗》,存诗二百五十余首。
3、拜伦(1788—1824)夭折原因:决斗
夭折年龄:36岁
拜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唐璜》等。拜伦诗中最具有代表性、战斗性,也是最辉煌的作品是他的长诗《唐璜》,诗中描绘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1824年4月19日,刚刚写过《今天我度过了三十六年》的拜伦死了,希腊人给他举行了国葬。原来,拜伦只不过偶感风寒,就被自己的私人医生放掉了4磅鲜血,终因失血过多而亡。
4、雪莱(1792——1822)夭折原因:溺水
夭折年龄:30岁
雪莱,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乡村地主家庭,20岁入牛津大学,因写反宗教的哲学论文被学校开除。投身社会后,又因写诗歌鼓动英国人民革命及支持爱尔兰民族民主运动,而被迫于1818年迁居意大利。在意大利,他仍积极支持意大利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雪莱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而且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因此,恩格斯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
画家McCready说过,他难以画出雪莱的面容来,因为他太完美了。像植物一样敏感的雪莱,也像植物一样的容易枯萎,他是历史上最纯粹、最彻底、最难以捉摸的诗人,他的存在,就是诗的体现和化身。
1822年7月8日,雪莱和他的朋友驾船去一个叫里窝那的地方看望另一个朋友,那天晚上,他们没有成功回到家里。直到第10天,才发现雪莱的尸体,秃鹫已经将他的肌肉撕离骨架了。拜伦为雪莱举行了火葬仪式。当雪莱的尸体火化到一半时,他一个朋友不顾一切的冲进火里,把他的心脏拾了起来,后来,雪莱的妻子将这颗心脏安葬在了济慈的坟墓旁。
5、济慈(1795~1821)夭折原因:疾病
夭折年龄:25岁
济慈,英国诗人,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
为了寻找阳光,25岁那年,济慈从英国来到了意大利,长途跋涉使他疲惫不堪,于是,早年就患上了肺病的他开始大口大口的吐血。
等待着死亡来临的济慈,想吞下毒药,却被一路照顾着他的朋友夺了下来。赛弗恩说,死亡的念头好像济慈唯一的安慰,他很高兴谈论死亡,而痊愈的想法比任何事物都让他感到恐惧。
在最后的日子里,济慈非常的安静和平和,他口授了自己的墓志铭:这儿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他不断的问医生:“我这已经死去的生命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在最后死亡的痛苦中,他说:“赛弗恩,请把我扶起来,我快要死了,我想死得轻松一些,不要害怕,感谢上帝,它终于来了。”
这一天,是1821年2月23日
济慈的诗:每当我害怕
每当我害怕,生命也许等不及
我的笔搜集完我蓬勃的思潮,
等不及高高一堆书,在文字里,
象丰富的谷仓,把熟谷子收好;
每当我在繁星的夜幕上看见
传奇故事的巨大的云雾征象
而且想,我或许活不到那一天,
以偶然的神笔描出它的幻相;
每当我感觉,呵,瞬息的美人!
我也许永远都不会再看到你,
不会再陶醉于无忧的爱情
和它的魅力!--于是,在这广大的
世界的岸沿,我独自站定、沉思,
直到爱情、声名,都没入虚无里。
古今中外十位英年早逝诗人的诗(下)
http://blog.sina.com.cn/u/490bfec7010009m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