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后情诗圣手 |
一、卡丘主义与中国诗人的文学话语权
周瑟瑟、朱鹰发起的卡丘主义一亮相,就引起诗坛瞩目,赢得满堂喝彩。卡丘主义从2006年的命名和诞生到2007年的风生水起,不是诗人的一时性起,更不是空穴来风。从文学观念到行为艺术,从网络论坛到纸媒出版,卡丘主义推广全副武装,可以看出卡丘的确蓄谋已久,卡丘主义是中国诗人发起的一个自省自觉的文学流派,反映了中国诗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主体角色的确立。
近来德国汉学家顾彬对中国文学的批判在文学界引起广泛的反响和巨大的争议。顾彬对中国文学的批判,毫不留情地戳痛了中国当代文学的软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代作家的困境。其实,对于顾彬对中国文学的忧虑和责难,中国当代作家早已开始了成熟的思考,当代文学的问题并不是外语能力带来的视野问题,也不完全是敢不敢说真话的问题,而是对基本人性与当下社会的认知问题。卡丘主义将使中国诗歌走出以欧美为主导话语权的所谓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殖民语境的阴影,成为商业社会文学的领衔主演,赢得汉语诗歌在世界文学的话语主导权,开辟一个时代的文学。卡丘主义的诞生,是对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批判的最积极的最具有建设性的回应,拉开了中国作家争取世界文学话语权的序幕。
二、卡丘的主义与作为主义的价值
卡丘主义作为主义,以人类的基本人性、基本状态和商业社会为理论基石,演绎出自己系统的文学主张。
卡丘主义看流派:每个诗人都是伟大的,都是完全独立的,卡丘是一个以消灭流派为目的的“诗歌流派”。卡丘诗人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流派。
卡丘主义看人类:人类生存的基本状况是“无聊与无知”,只有通过故意的“有趣”与“认知”,才能消除“无聊”与“无知”对人内心的伤害,达到“卡丘的彼岸”,获得“卡丘的快乐”,成为拥有“有卡丘精神的人”。卡丘主义的目标就是通过消解无聊与无知,抵达有趣与认知,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卡丘主义看真理:卡丘相信真理,但不迷信真理,依靠真理,但不依赖真理。因为卡丘没有真理,所以更加重视接近真理的快乐。
卡丘主义看财富:卡丘为商业欢呼,卡丘是一个不敌视金钱、热爱财富的流派,卡丘呼唤亿万富翁诗人的出现,呼唤职业诗人的出现。
卡丘主义看先锋文学:卡丘倡导一种不知疲倦的先锋姿态,倡导一种严肃的诗歌态度,拒绝下流的诗歌和反人类的一切怪异流派。
对时代的有意识或潜意识的抗拒心理,是“简单化批判功能”和“伪劣化先锋主义”的典型表现,必将为时代所抛弃。
卡丘主义看大众:卡丘相信最好的诗歌是人们群众自觉传诵的!只有大众喜欢的诗歌才是有意思的诗歌,才构成一种公然的有趣;卡丘倡导百万人写诗,其中必然诞生大诗人!
卡丘主义具有原创性的文学主张,跳出了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的跟风派宣言,跳出了东拼西凑、故作惊人之语的大杂烩层次,其对人类、社会、文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彰显出作为“主义”的价值。对于当下混乱诗坛的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不无启迪作用。
三、卡丘主义的团队与文本
卡丘主义是自觉自愿的文学流派,卡丘诗人是相对独立的创作团队,正以集团军方式在通往牛逼的路上一路狂奔。
周瑟瑟
作为卡丘主义的发起人周瑟瑟为诗坛提供了洋洋大观的个性化文本,也为卡丘主义研究者和写作者提供了卡丘诗歌样本。周瑟瑟是个有趣的警世者,在严肃中嬉戏,在嬉戏中警世,周诗歌的原创意义在于“善于以有趣的方式”揭露个体自我的卑鄙和无聊,揭示人生最没有意义的生存状态。此类作品以《中关村的乌鸦》《秋天骑马》为代表。周瑟瑟又是追求价值的解构写作者,作为有历史意识和人文情怀的诗人,不是简单化、概念化的否定,而是基于文化建设的反省。《孔庙之行》《洋务派》《农业之美》就是很有价值的文本。周瑟瑟把难以入诗的题材、事物和语言都轻松拿来入诗,丰富了当代诗歌题材和语言,这也是对汉语诗歌贡献一大贡献。周瑟瑟的另一类人生体验类诗歌传承了汉语的诗歌抒情之美,通过个人体验抵达人性深处。此类诗歌如《松树下》《在香山寻经学院》充满理想主义者的乐观与达观,悲情主义者的怀旧和感伤,一下就能戳痛你心灵的柔软处。
朱鹰
孙家勋
曹野峰
李飞骏
张后
花语
图雅
符力
忧伤樱桃
海湄
写作同盟会
钱刚、姚彬、阿坚、喻言、蓝马、白木、林忠成、夜来、夏雨雪、风过喜玛拉雅、似乐、严正等朋友的诗歌因为时间窘迫及了解不足的缘故,不再一一点评,他们的优秀作品可以证明其写作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