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周瑟瑟的这篇小说我是怀着相当奇怪复
杂的心态的,换言之周瑟瑟的《原汁原味》带给我或普通读者的阅读感受是多面性的,我可以毫不隐讳地说,对《原汁原味》这部小说我既爱又恨。因为包括周瑟瑟在内的写作都逃不过这个时代的“时代病”,媚俗和物欲化的时代不能不影响着文学生产和阅读。不可避免地《原汁原味》在具体的技术操作细节、故事处理上或是写作企图都有值得商榷之处。同时,我又看重《原汁原味》这部小说,因为周瑟瑟无疑也是用这篇小说充当了不无精准的时代解剖刀的角色。
周瑟瑟在这部小说中无疑又充满了一个反讽者的角色,我想,周瑟瑟在立意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需要一种勇气的,因为IT业的题材正是他每天都在接触的,所以驾轻就熟,其中是否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尽管我们的读者在阅读一部小说的时候时时都会或应该强调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和虚拟性、想象性,但是一涉及敏感的个体或社会问题时就会自觉或下意识地与现实生活当中的作者联系起来。何况在这部《原汁原味》的小说中有为数不少的情色描写,夜总会、五星级饭店、厕所、酒吧、私人卧室、豪华别墅、大学生宿舍的男女混居这都会吊起读者的阅读趣味甚至窥私欲望,又何况小说中有着大量的名人和真切的地理名词,三里屯、中关村以及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场所同样会引起读者的些许联想。
在工业的水泥地面和钢筋房屋之间,那些仓促的被物欲滞压的灵魂连思索生存的意义的机会都是相当渺茫的,甚至在一种极端的及时行乐的物欲欣快症中,思索本身就被看做是荒谬可笑的。在物欲膨胀、感官欣快泛滥的科技理性和廉价快感的时代,中关村无疑成了一个绝好的隐喻和象征,而周瑟瑟的身份正使得他常年以来的抒情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真正的淋漓尽致的发挥甚至发泄。在小说《原汁原味》中周瑟瑟所彰显的仍然是他对所处生活现场的揶揄和反讽。
当前一段时间,在诗歌界为底层写作、打工诗歌、中产阶级写作争论得面红耳赤的时候,我们也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尽管文学和诗歌写作有自身不可替代的自主性和本体性,有着任何社会的或政治所不能规约、不能强暴的特性,但是关于带有阶级属性的文学论争在新世纪涌现在文坛和诗坛的时候就应该注意到文学和社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起码,目前是如此。经济和物欲的超常态的疯狂发展是否已经忽略了大量的在生存的死亡线上常年挣扎的人群(阶层)?而周瑟瑟的《原汁原味》所揭示的中年白领的生活、感情的漩涡是否又有着深层的文化内涵。
我注意到周瑟瑟在小说中每当主人公处于痛苦的境地时,一些大学时代的带有浪漫气息的场景和细节甚至是经典的诗句就会穿插进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更为恰当。
(霍俊明:文学博士,诗评家,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某大学兼职教授)
《原汁原味》周瑟瑟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定价22元
责任编辑:张志梅
来源: 现代生活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