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2007-05-11 10:38:11)
京城女诗人专访系列(2)《《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2007-05-11 07:03:08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她光着脚玩沙,任发丝弯曲旋转;她在阳台安装吊篮,在摇摆的天平里寻找喧嚣里的宁静;秋日的黄昏,她喜欢戴着墨镜,着深色迷彩裤穿行小巷,看落叶纷飞斜阳翻过短墙;她小口吃饭,对我做的鲫鱼汤赞不绝口。但是,却嫌我做的麻辣鸡块太湖北,豆瓣酱搁得太多掩盖了辛辣;她摆弄我的右手,看我左眼,说我是个傻女人,一旦爱上什么就会不顾一切,她说我把自已藏得很深,(芒克同语)她附在我的耳边小声嘀咕。我知道完蛋了,在这样一个研究过易经、有点诡媚的女人面前,什么也别想藏住。在卡拉OK,她的一曲信天游能赢来众人喝彩惹来我的嫉妒。如果说我用一只“眉骨高挑的猫”来形容女作家西娃算是恰如其分,那么,用“动感冷艳”一词来界定这个面如凝脂,双靥生辉的女人,绝不为过。因为她真实的、偏执地爱着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一切。

 

她酷爱丝绸:她的披肩是大块大块绣花的绿丝绸,她的手机套儿是绣花红丝绸。她的睡衣,肚兜也是丝绸,她在丝绸上写字,画画,她用丝绸装点丝丝缕缕生活的绵密。她的衣橱里挂着古色古香绣着明艳花骨朵儿的丝绸曳地长裙,她的案头摆放着自己亲手做的丝绸绢花。她还曾教过我把丝巾叠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用绢做成各色的桃花和玫瑰。

 

在她的房间里,一大摞书,三小盆绿色植物,是点缀,也是生机。一盆淡黄色的柠檬花花香四溢,满室芳菲。她明眸皓齿,巧笑鄢然。她俨然小资,频繁的出入高等学府。她给学生讲诗歌,和朋友谈绘画。她只是偏爱左边一点,再左一点,她请求“省下我住的房子,收留父亲”她说,“我要这样慢慢地活着”,“这些都是假的”,她说,“我喜欢这样扬着头走路”,“我喜欢从高处往下看”,她说“发出来的响声和听到的响声是不一样的”。她还说XXXXX,她冰雪聪明,机敏睿智,我不得不做一个暂停的手式,我说,能不能不要太聪明,能不能真的,“背对着火车行走的方向坐下来”?对了,说到这里,或许您已经明白我正在写着的这个满身巫气,神秘浪漫的女子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的驻校诗人李小洛。

 

开始关注小洛是2006年春天。那时我在诗人白鸦执编的《诗歌报月刊》做责任编辑。根据工作的需要,我用百度搜索并阅读了她大量的诗作。起初没觉得什么,可是慢慢的,我开始惊诧于这个与我年纪相仿的女子,颇多想法的怪异。她在诗中写道:

 

我还曾经在从前的春天里
捏造过花朵 ,捏造过河边的青草
把春天堤坝上散步的人
捏造成幸福的情侣
让他们爱得没有退路,永不回头---《我捏造的》

---------------------------------------------------------------------

我只是偏爱左边一点
左眼看报,左手写字
用左边的眼球积聚光线
夜里睡觉我也喜欢睡在床铺的左边(近日我在小洛处留宿,确实如此,她真的睡在左边)

。。。。。。。

 

我固执地保持着这种习惯
其实和道听途说的左倾
机会主义的路线无关
我尽量地挪出右边的位置
右边的房间,右边的身体
右边的蓝天和草地
给那些另外的人
只是我已经习惯了

我已经习惯了接受来自左边的疼痛----
《我只是偏爱左边一点》

    小洛的诗是质朴的,感性的。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虚饰的浮夸。但是只要你顺着她的脉络走下去,不经意你就会被她打动。在不知不觉中,轻轻地在你最柔软的地方,狠狠地挖你一下,抓得你捂住胸口。小洛的诗没有多余的废话,在我眼中,有着与卡瓦菲斯类同的精准。我手里有一本小洛,苏浅,唐果合出的《我的三姐妹》。所有小洛的诗我都爱不释手。她所有的诗名,也都是富有诗意,隐含哲理,不经意带有谏言的性质,在尖锐和反讽中,让人疼痛。实质上那些看似平实的语言,在气息的把握和节奏的铺排上,都有着独特的小洛气息。小洛是与众不同的。读她的诗让人感到安宁,但是在安宁之后,不得不反思,回响,疼痛,悔悟。她写道:

 

我喜欢这样扬着头走路

是因为有人在空中揪住了我的头发

是因为我从前在田野里伏下身子

把四肢紧贴着大地,爬

是因为——

我已过完了蜗牛的一生

蚯蚓的一生,蚂蚁的一生

猪的一生。啊,那些低贱

屈辱的一生 ----《我喜欢这样扬着头走路》

 

读完这首诗的时候,我的心仿佛被什么狠狠地揪了一下。“啊/那些低贱/屈辱的一生”是多么令人疼痛的一生。这首看似是为扬头走路寻找理由的诗歌,实质上是对命运的控诉。小洛的诗是满含悲悯,深藏大爱的。这是我越来越喜欢她的作品的重要原因。她说,

 

我喜欢从高处往下看。

就像上帝在高处看我们。我喜欢看

那些地上的昆虫

地上的倒影,地上的印迹。

地上的一片纸屑,一片落在路边的树叶

一朵花瓣,一只正在搬家的蚂蚁

一行庄稼,一粒发霉的种子

面对它们,我都会低头。

都会轻轻地低下头去

让大地,在我一低头的瞬间

看见,我

一直含在眼里的这颗泪滴。----《我喜欢从高处往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下我吃的蔬菜、粮食和水果
省下我用的书本、稿纸和笔墨。
省下我穿的丝绸,我用的口红、香水
省下我拨打的电话,佩戴的首饰。
省下我坐的车辆,让道路宽畅
省下我住的房子,收留父亲。
省下我的恋爱,节省玫瑰和戒指
省下我的泪水,去浇灌麦子和中国。----
《省下我》

    几乎可以这样讲,小洛的每一首诗都能深深的打动读者。不是因为词藻的美丽,而是因为它深藏于文字背后的撼动人心的悲悯和虔诚。她是善良的,于是她的诗“善”,她是冷静的,于是她的诗在宁静的深处,让人凝思。不过,如果你仅凭她的诗歌,根本不能了解一个完全的小洛。初见小洛的2006年的那个冬天,在丽泽桥附近的渔公渔婆二楼,一个长发飘飘戴墨镜的紫衣女子迤逦而来,她就是李小洛。她比传说中更酷,如果她不讲话,你会看到她长长的睫毛上凝聚的一层冰霜。与她混熟之后,就会发现她原来是那样一个热情,幽默,有趣的人。小洛在我白纸坊附近的“狗窝”里住过一晚。我曾经对她说,我为她的到来准备了专程的玫瑰花铺盖。她打趣地说,“好啊,李小洛御用。以后谁要是再睡可要一律收费”。嘿嘿,我说好啊。这个想法有创意。后来我们各自奔忙,整个冬天未曾谋面。直到近日,“五一”放长假之前我们才有幸在诗人季风的家里喝酒碰头。那晚十一点多了,小洛留我在她的住处住宿。于是前往。从紫竹桥步行十几分钟到她首师大南校区的教工宿舍。

 

小洛的小窝很温馨:白色的地砖、整洁的铺着兰色被套的单人床、电脑桌、手提、盆花、书、电视、洗漱间一小摞化妆品,构成小洛北京生活的重要部分。手提里有不少绝美的自拍照,(我戏称她是一个自恋的女人。她首肯)她说她习惯孤独,习惯一个人呆着。在北京,这个四岁学画多才多艺的女子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自由的。她的画稿和调色盘都放在封闭的玻璃阳台上。最令我称奇的是她在卷筒纸上画的荷花,一篷一篷栩栩如生。她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来北京不久,她一直非常努力地在学习练笔。虽然她很留恋家乡安康的美丽。

 

小洛是个典型的双鱼座女子,敏感忧伤,在她看似冷漠的外表下,实际上包裹着一颗热情的心。她经历丰富,曾做过十年的妇产科医生,干过记者编辑,是一个成熟干练优雅的女子。我欣赏她的才气,喜欢她的聪莹和热情,也包括她的冷漠。我曾经和她打趣地说道,在北京,大概没有哪个诗人比我花语更走运了。除了同室,还同床共枕。和小洛相处两晚,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她是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的激情,不止表现在绿丝绸绣花的披肩,红肚兜和高跟鞋上。小洛是前卫的,她的时装新颖,新潮,另类而又别具一格,富有小洛风情。小洛特别偏爱丝绸,我为此送她一个美名:丝绸女子。我愿她绸缎一般的忧伤,在未来的日子里锻造出更加丰美的诗章。愿这个获得过多项诗歌殊荣的女子越来越美,幸福和青春永驻。路还长,我愿她淡红的眼影,一次次绽放迷人的光亮。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丝绸女子:女诗人李小洛印象》

 

 (转于花语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3742404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