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用手机快十年了,可是一直没有详细了解过漫游费,没有真正搞清楚到了异地移动电话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只是感觉很贵,至于贵到什么程度,怎么的贵法一直没有详细地计算过。
最近,相关部门关于降低漫游费最高上限标准的听证会就要召开了,于是,漫游费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笔者还专门就此事采访了一位业界专家,在电话里,专家称漫游费取消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是降至0.40元/分钟。当时的直观感觉是,能降到0.40元/分钟也不错啊。
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才意识到,如果漫游费从现在的0.60元/分钟降至0.40元/分钟对消费者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为什么这样说,是因为有很多人和笔者一样会直观地认为如此以来异地通话就会只付0.40元/分钟的话费,而实际上,加上漫游长话费后,需要支付的费用远远高出这个标准。
通过电话咨询,笔者详细地了解了一下漫游所产生的真正费用。以从北京出发到广州为例,后付费用户(部分套餐例外)如果接听或拔打非广州地的电话,其基本收费方式是,漫游费(0.60元/分钟)+长途费(0.70元/分钟)=1.3元/分钟。
对于这个数字,有专家认为,实际上,对消费者最不公平的除了较高的漫游费,还有漫游过程中产生的长话费。0.70元/分钟,这样的标准与目前固定电话一降再降的长话标准相比,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消费者在漫游过程中所产生的长话费用为何如此之高,其依据是什么?值得思考。
试想,又是开听证会,又是做调查,挺大的动静,结果如果真有些专家所预测的,漫游费从目前的0.60元/分钟降至0.40元/分钟,那对消费者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这样一来,漫游地的通话费用由0.60元/分钟降至0.40元/分钟,而在漫游地所产生的异地通话费用还是会按1.1元/分钟的标准收取,整体降幅不大,普通消费者并没有从中得到较大的实惠。
异地漫游,如果是主叫可以采用拔打17911(联通)或17951(移动)的办法降低一部分长话费用(IP也需要收取一部分漫游费),但是如果是被叫,就无法降低这个费用了,因此,是较高的长话费+漫游费的双重费用导致了用户在漫游地产生了较高的通话费用,如果单纯降低一小部分漫游费用,实际上并不能缓解用户漫游费用较高的现状。
就此问题,“漫游费”的说法也引起了一些专家的置疑,运营商收取漫游费的由头是什么?实际上用户在异地通话如果使用本地的网络的话就应该按本地通话费的标准收取费用,如果与外地通话就应该按长途通话费的标准收取费用,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个“漫游费”,实在是难以理解。
用了近10年手机,虽然去外地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漫游费也交了不少,到今天才想明白这个问题,或者说到今天消费者才有了对漫游费说“不”的权利,不知道是应该感到庆幸还是悲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