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原来不读书

(2008-10-10 02:41:59)
标签:

林一苇

童话

情人节邮票

杂谈

分类: 越扯越淡

天才原来不读书

情人节邮票:嗨,你的信!

命题作文,《京华时报》的约稿。约稿时穿单衣还流汗,现在早上穿秋裤也冷了。

突然想到一句话:时尚达人是不穿秋裤的。

 

天才原来不读书

 

我的朋友们大多比我读书多,这是一直让我郁闷的事情。许多时候,当大家谈到一本书的时候,我的眼睛就茫然。少年时家贫,读不到书,大学时净写诗了,读书也少。后来参加工作了,为了生计四处流离,也没有读什么书。现在条件好了有空读书了,却懒了,读书的欲望也不强了,还因为“口味”形成了,不再接受很多故事和假设,不想知道人生疾苦,不想喟叹人生,不想在他人的体验里观照自己,宁愿闲看云天也不想读书了。以至于今天,外国名著我基本一本没读,中国四大名著只读过《红楼梦》和《三国演义》,当别人问我这个博士时咋当的时,我骄傲的说,靠,混得呗。

但我也有我的特长,那些适合我口味的书,那些能让我轻松的走进梦幻让我安放灵魂的书,我不读便罢,一读就完全进入其中。决不放过一个好比喻,决不放过一段好描述。别人是看书,我是嚼书。如果一本书让我看过,我会品咂进所有精华,还要敲骨吸髓,让它连一点渣都没有。人们眼中的“伟大”的书我没有读过,但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吉檀迦利》我全部会背,归有光的散文我看过至少十遍,我还会经常默咏一下宋词,闲翻一下元小令,我读过现代中国所有诗人的诗。这些功课,弥补了我读书少的不足。

我有一个固执的观点,天才是不读很多书的。就我所知,几乎所有的作家,在写出成名作之前是没有读过很多书的。沈从文没有读很多书,所以他写成了《边城》,等他读了很多书后,他反而写不出灵性的作品了。天才的特质是敏感。敏感让他忧思、多虑、细腻、梦幻、夸张。于是,天才在敏感中完成成长。你千万别告诉我天才需要学习,那我问你,什么是学习?天才活着就是学习。他活着,就要感受,他在感受中成长。感受是不能阻止的,正如你无法阻止土地吸引露珠,树木感受阳光一样。这种感受人人都有,只是天才更敏感一些。他敏感,所以他强大。

事实上,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并不能让人类的艺术创作走的更高。先秦时代时代是人类文化的贫乏时期,但《诗经》的创作高度至今时是一个艺术高峰,庄子读的书一定没有现在一个文科本科生读得多,但《庄子》的艺术高度让很多著名作家汗颜。现代社会不需要读了很多书的匠人和字典,需要的是保持更多的人的本性和作为一个人的敏感。有了这样得敏感,才会对草木和太阳敏感,才会对世界敏感,这样的敏感,才会产生天才。

认真想一想,只有捧着书本看才叫读书吗,趴在地上看蚂蚁上树叫不叫读书?在苹果树下看苹果看到睡着叫不叫读书?在葡萄架下看月亮叫不叫读书?骑着自行车从北京回到黄河岸边叫不叫读书?在地铁里看对面客来客去叫不叫读书?在地下道里听又一个陌生的歌手唱歌叫不叫读书?拿着听筒听爱人的心跳叫不叫读书?拿一本书不看只看它的简介感受它的气息叫不叫读书?有字书是书,无字书也是书,有字书会读,无字书也要会读。

好多年前我读了一本天才的书,现在还在读着,这本书叫《当世界年纪很小的时候》。作者是德国人,他叫于尔克.舒比格。读这本书,如接受一首诗的邀请。你打开请柬,是满天雪花,而满天雪花里却有茉莉香味。作者邀你去看世界很小很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什么样子呢?你兴奋地跟着去了。你看到了你在这个世界里看到的很多东西,比喻风、太阳、玫瑰、蒲公英、蜜蜂,但你不要喊,你一喊就错了。因为世界年龄很小的时候这些东西还没有命名呢,再说那时生命很脆薄,你一喊就会伤了他们。

假如世界很小很小的时候人类把他们命名为另外一个名字呢?你一定会想。假如把“下”命名为“上”,啊你又错了。那时没有“上”也没有“下”,也没有人类。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个东西,它们认为那只是空想。南瓜默默不说话,它只是继续生长。

这是书中的一篇童话。我用做本篇文章的结尾。我写了什么?我说了什么?它表达了我自己了吗?我伤害了文字还是文字伤害了我思考的圆满?我的文字擦伤了你吗?你听我的话了还是在耻笑我,还是你根本不知道我说什么话?

现代社会是一个水泥世界,人人都固执在自己的壳里。他人,只是一个空想外的南瓜。

那么,我们都不说话。

2008-1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