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8月27日下午,乘车去参观了哈尔滨规划展览馆。
哈尔滨规划展览馆位于道里区友谊路369号,占地面积8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1285平方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2014年4月正式向社会开放,进馆需要购买门票。今年7月实行了免费开放。
P2
展览馆广场上的一栋欧式风格现代建筑,是与展览馆配套建设的,原来的售票处设在这里。

P3 展览馆馆标,图案是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P4 展馆讲解员

规划展览馆展以“留下历史印记,引领城市未来”为主题,展区分为三层,一层为城市历史展区,二层为城市规划展区,三层为区县展区和互动区,包含印象哈尔滨、城市溯源、总体规划、靓点哈尔滨、八区十县(市)、新型城镇化等30个分展区。按照历史、现在和未来的脉络,通过各种高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城市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蓝图。中间的天井式共享空间布置了1600平方米哈尔滨市总体规划物理沙盘。
P5 中东铁路示意图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到20世纪初期,哈尔滨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哈尔滨成为当时北满地区的经济中心。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中东铁路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为攫取中国东北资源,称霸远东地区而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
沙皇俄国一直把吞并中国东北地区作为既定国策,在19世纪80年代,就开始酝酿建设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把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与其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连接在一起。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同年12月,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
1898年8月东清铁路破土动工,以哈尔滨为中心,分东、西、南三线,全长约2500多公里,采用俄制1524毫米轨距。1903年7月14日,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并开始正式营业。日俄战争(1904
年)后,沙俄把南满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转让给了日本。1920年起东清铁路始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中东铁路或中东路。
P6 俄制机车

P7 哈尔滨区域位置图

P8 观看反映哈尔滨发展历史的弧幕电影

P9
在电车上体验模拟的哈尔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街景

P10

P11 展馆一角

P12 哈尔滨市区图

哈尔滨全市总面积约为5.38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是全国除直辖市重庆外,面积最大的城市。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约1063万人。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也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热点旅游城市和国际冰雪文化名城,有“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称。
P13 名城保护规划成果展区

展馆中央是天井式共享空间,布置了1600平方米哈尔滨市总体规划物理沙盘。伴随着影音,下面的沙盘时刻与解说的内容同步,生动形象,流光溢彩。
P14

P15 一江居中,两岸繁荣

P16

P17

也看过一些地方的规划物理沙盘,但像这么大面积、这样制作精致的沙盘,是第一次见,很有冲击力和震撼感。
P18

P19

P20 还有季节变化,这是冬季的哈尔滨

P21

P22 靓点哈尔滨展区展示建筑项目

P23

P24

P25

P26
这是个互动项目,没搞明白怎么玩,屏幕上有俺的形象,拍一幅作为自拍吧!

P27 新型城镇化展区景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