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2016-11-01 11:24:33)
标签:

摄影

旅游

五台山

菩萨顶

广宗寺

分类: 游山玩水

P1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游过罗睺寺,已近中午12点,沿山路去菩萨顶。
    山路大都是砖铺或石铺台阶,不是很陡,爬起来不怎么累。

    在一处山路转弯的地方,立有《顺治皇帝归山词》碑。传说顺治皇帝进入空门后,突然给孝康皇后捎去一个口信,并附带长诗一首,这便是“顺治皇帝归山词”。

P2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归山词的内容如下: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最难。
朕乃大帝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悔恨当初一念差,黄袍换去紫袈娑。吾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兔走乌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
禹疏九河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将,南北山上卧土泥。
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每日清闲自己知,经尘之事若相离。口中吃的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为上客,逍遥佛殿任君栖。莫当出家容易得,只缘累代种根基。
十八年来不自由,征南战北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搜出了不同版本的“归山词”。比如最后一句“我今撒手归山去”的“我”字,有的版本是“吾”,有的版本是”朕“。
    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戌时生于盛京,为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母为孝庄文皇后,在位18年(1643—1661年)。顺治七年,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十四岁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逝于禁宫内,时年二十四岁,遗诏传位于第三子玄烨,即康熙帝,葬于河北遵化清东陵的孝陵,庙号世祖。
    以二月河的长篇小说《康熙大帝》为基础改编拍摄的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是部很有影响的电视剧,而且很像是根据正史拍摄的。在这部电视剧中,顺治帝由于宠爱的董鄂氏归天,导致他悲观厌世,归入佛门。很多野史也都记载顺治帝出家了。但正史都是说顺治帝是病死了,专家学者的分析研究也都认为顺治帝是病死了。

P3 继续前行,迎面是圆照寺的山门。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4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圆照寺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年间修建,明清屡次重修。圆照寺原为青庙,后来改为黄庙。明永乐年间,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降全曲尔计来五台山弘扬黄教佛法,就住在这里,所以,圆照寺又是五台山黄教流传开来的圣寺。
    我们没有进寺游览。

P5 穿过这个门洞,寺院红墙夹道,很有历史沧桑感。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6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7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8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9 继续前行,石铺台阶路。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看到一位五体投地的朝拜者,内心里被虔诚感动的不行。下山时又看到了他,还在原地坐着。下午去黛螺顶时,每一段山路上几乎都有这样的朝拜者。也就明白了,他们都是在表演虔诚求施舍。

P10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11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12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13 沿石台阶继续登高,路过的第二处寺院叫广宗寺。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广宗寺创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凉山志》载:“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寺内正殿背后立有明正德三年石碑,对创建广宗寺的情况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原来,广宗寺的铜瓦殿,计划在东台顶建造,后因“峰顶极高,风势雄猛”,“无益于后”,才选址在这里。

P14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广宗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布局小巧紧凑。紧挨道边的是天王殿,供有弥勒菩萨。穿过天王殿,迎面就是位居正中的铜瓦殿——大雄宝殿。

P15 大雄宝殿就是铜瓦殿【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大殿面阔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在仅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因为顶上的铜瓦已在“文革”中被扒了下来,称斤论两卖给了废品回收站。所幸的是,当年大殿里的佛像,却奇迹般地逃过了当时大多数寺院佛像未能幸免被砸毁的命运,完好无损地留存到今天。

P16 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17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18 从广宗寺看菩萨顶,距离菩萨顶不远了!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P19

【自驾晋豫冀】五台山·去菩萨顶的山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