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9月23日傍晚到达西江千户苗寨,看完了歌舞表演,安顿好住处,就匆匆去吃苗家长桌宴了。
夜色已经降临。饭店位于侗鼓表演场的西南角,建筑形式也是吊角楼,我们吃的长桌宴安排在二楼。上楼的时候,身着苗族服装的姑娘们唱着山歌欢迎,往每位客人的脖子上挂一个什么东西,东西是用粉红毛线编织的袋子套着的。
刚开始,我以为是唱着山歌敬酒,迟迟不敢上楼,弄明白不喝酒,才上了楼。挂到脖子上的东西有点儿分量,就摘下来,塞到口袋里。第二天往回返的时候,手往口袋一放,觉得不对劲,摸到一些碎东西,像带着土,拿出手一看,是鸡蛋壳、蛋白、蛋黄,还带着颜色。原来,往脖子的挂的东西是染了色的煮鸡蛋,早挤碎了。
P2

苗族长桌宴就是在摆成一排的长桌上举行的酒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以及村寨联谊宴饮、接待来自远方的客人,体现着苗家人好客与热情。西江千户苗寨曾在古街上摆过近300米长的“千人长桌宴”,喜迎新春。
苗族长桌宴的习俗是,左边是主人座位,右边是客人座位,主客相对,敬酒劝饮并对酒高歌。我们这个团队当然是没法分主客了,七八十人坐满了两长桌。
P3

长桌宴看着阵容大,似乎菜很多,其实菜是一样的,排着摆。我们吃的长桌宴,当然不会是真正的苗族宴席的菜,能比一般旅游团队好一点儿就不错了,特色就一个字:辣!主菜是酒精炉上的两道菜:一只不辣的囫囵鸡和一盆辣鸡块,因为菜辣,大家都喝那盆囫囵鸡的鸡汤,剩了不少囫囵鸡。
到西江千户苗寨之前,一直在入住星级宾馆吃饭,从这顿长桌宴开始,吃了几顿民族特色的饭菜,好多人不适用,觉得没什么可吃的,我也如此。
喝的酒是苗族米酒,甜甜的,带一点儿酸,酒度不低,感觉能有二十来度。
P4 饭碗和喝酒的杯,这样的粗磁餐具,也难得一见了。

P5

P6

P7

P8

P9

P10

P11

P12

P13

饭吃到一半,苗族姑娘来敬酒了,原来是不门前敬在宴席上敬。她们唱着敬酒歌敬酒,歌调很好听,歌词就一句:喝一杯呀么喝一杯~反复唱。
人家敬完酒后,我们那个团队的女士立即改词唱了起来:喝一壶呀么喝一壶。男士回应:喝一瓶呀么喝一瓶。女士回应:喝一桶呀么喝一桶......欢声笑语。
P14

P15

P16

P17
这个苗族姑娘俊!

P18

P19

敬酒带着些许“强硬”,这种“强硬”是让大家开心高兴,你不喝,就一边唱一边硬往你嘴里灌,不依不饶。有想逃的,毫不客气地伸手抓住,喝了再走!歌声、笑声、吆喝声响成一片。
P20 看看这位的表情~

这样的酒,我是坚决不喝的,不是不喝酒,而是不能忍受一群人共用一个酒杯喝酒。所以一看来敬酒了,我抓起相机就闪到一边去了。看到我在拍照,苗家妹子也向我敬酒,我就举着相机档。
一些少数民族都有用一个杯依次敬酒敬茶习俗。印象中,我只在去西藏的时候喝过两次,一次是进寺院,寺院的堪布也就是住持,在门口敬酥油茶,另一次是去拜访一位藏族老干部,也是在门口敬酥油茶,没法不喝。去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都是想办法逃避。这不是不尊重民族风俗,而是因为这种共用一个杯喝的方式,太不卫生太不文明,无法接受。
我觉得,这种不卫生不文明的方式应当改变。
相关博文
绵绵秋雨中的“醉美多彩贵州”行(图文)
西江千户苗寨的早晨(组图)
【贵州行】贵阳街头随拍
【贵州行】探访电影《寻枪》外景地青岩古镇(图文)
【青岩古镇】背街,实拍与电影《寻枪》中的影像
【青岩古镇】石巷,女孩,人家
【贵州行】贵阳的标志——甲秀楼
【贵州行】翠微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