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十月四日,中秋国庆节长假的第五天,开车去济南章丘游了百脉泉公园,随后又去济南长清游了灵岩寺,了却了多年的一个心愿。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这样说:“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不至灵岩不成游也。”意思是说,游泰山而不到灵岩寺,是不完整不完美的游览。我曾爬过三次泰山,却没到过灵岩寺,一直想去看一看。
说起来,这灵岩寺的名声,现在远不如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这四大佛教名山响亮,也不如少林寺、白马寺、法门寺等耳熟能详。然而,灵岩寺却是历史上中国第一名刹,远在唐代,灵岩寺就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海内四大名刹”,并以历史悠久和拥有众多高僧而列四大名刹之首。
从章丘沿G309国道西行,上G2001济南绕城高速,再转到G3京台高速南行。G3有灵岩寺的出入口。我们去的那天,在长清出入口就下了高速,走的G104国道。
灵岩寺虽然属于济南,但是离济南有50多公里,离泰安却很近,大约25公里。
灵岩寺的第一道山门就在G104国道的东边,是一座石牌坊,叫灵岩胜境坊。因为时间有些紧张,没停车拍下这座牌坊。
过了牌坊继续东行了十多里路,才到达灵岩寺。
P2
灵岩寺山门前的石碑

灵岩寺位于泰山西北麓灵岩山脚下。灵岩山是泰山十二支脉之一,主峰海拔668米。灵岩山原名方山,因山顶平坦,四壁如削而得名,又因山形似玉玺,也称玉符山。灵岩寺就坐落在这翠谷之中,坐北朝南。
P3 灵岩寺金刚殿,是进入灵岩寺的入口。
灵岩寺创建于前秦永兴年间(357~358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灵岩寺在北魏时就颇具盛名,唐宋时达到极盛,当时有殿阁楼台四十余处,禅房五百余间,高僧五百多人。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曾经到这里论经说法,甚至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都要先来灵岩寺拜佛,再到泰山祭天。在明清两代,这里也曾大兴土木,进行修葺。
不过,在清朝,灵岩寺却逐渐衰落了,原因是泰山周围尊崇道教的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道教兴盛,佛教逐渐衰微,灵岩寺也失去了显赫的地位。
进入灵岩寺,立即有了一个明显的感觉,寺内的单个建筑,少了些宏大的气势,但整个灵岩寺,却又是规模恢弘。
P4
灵岩寺内的建筑与金刚殿不在一条中心线上,或许是受地形地势限制造成的吧~

P5 天王殿,建于明代。

P6 两侧的钟鼓楼,清朝改建的。

P7

P8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位于一层高台上,是清朝中叶以后的建筑。
P9

P10 在游览过程中看到的唯一一位僧人。

灵岩寺作为历史上的第一名刹,最受关注的历史建筑有三处:千佛殿、辟支塔和墓塔林。
P11 千佛殿

与通常的寺院不同,位于大雄宝殿后面的千佛殿,是灵岩寺的主殿。
千佛殿因殿内供置众多佛像得名。千佛殿始建于唐代,宋明两代多次重修。但大殿的基础仍是唐宋的遗物。整个大殿面阔7间,进深4间,单檐庑殿式宫殿建筑,上面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斗拱疏朗宏大,颇具唐宋古风。
千佛殿内的四周墙壁上,有很多高30厘米铜铸或木制小佛,原有明代制作的铜、木小佛千尊,今存原有的佛像293尊,其他的是近年来制作补齐的。大殿东西及后壁有八十厘米高的砖砌束腰座,分列四十尊彩绘泥塑罗汉像,这些罗汉一扫佛像呆板的程式,以现实人物为基础,喜怒哀乐诸情具备,神态逼真,无一雷同。根据绘画风格、造型特征的分析,专家多认为这组塑像是宋代的遗作。
P12

(网上图片)
清末著名学者梁启超在1921年来灵岩寺游览时,参观千佛殿后留下题词:海内第一名塑。艺术大师刘海粟曾题词:灵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灵活现。著名诗人贺敬之曾题诗:传神何妨真画神,神来之笔为写人,灵岩四十罗汉像,各个唤起可谈心。
你也许会问,这些精美的彩绘泥塑罗汉像怎么会保留下来呢?原因是,建国后灵岩寺进驻部队,成为军事禁区,客观上在文革时期保护了寺院,直到1981年恢复开放。当时千佛殿被用作仓库,所以寺内的泥塑未被破坏。
P13 辟支塔

辟支塔位于千佛殿西侧的山坡上,是灵岩寺标志性建筑。
辟支塔始建于唐代天宝十二年(753年),宋淳化五年(994年)重建,于嘉佑二年(1057年)建成,历时63年才完工,距今已有900
多年的历史。“辟支”出于佛教,音译为“辟支迦佛陀”,略称“辟支佛”,辟支塔,意即辟支佛塔,是奉祀辟支佛的塔,这类塔在中国十分罕见。
辟支塔为一座八角九层楼阁式砖塔,塔高55.7米,塔基为石筑八角,上有浮雕,镌刻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门等故事。塔身为青砖砌就,各层皆施腰檐,下三层为双檐,塔檐与塔径自下而上逐层递减,收分得体。顶端的铁制塔刹装饰华丽,由覆钵、相轮、圆光、仰月、宝珠组成,突兀于苍山峻岭之间,更使得整座塔的造型俊秀挺拔。
P14

P15

P16 墓塔林

在寺院的西侧,是灵岩寺历代住持高僧的墓地,现有北魏、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石质墓塔167座,墓志铭、石碑81通,所以称为墓塔林。
P17

墓塔一般由塔座、塔身、塔刹组成,塔座呈方形、圆形、八角形等,有浮雕装钸。塔身较高大,上刻僧人法名年号。塔刹(佛塔顶部的装饰)则有相轮、覆盆、仰月、宝珠、花卉、龙图等图案造型。墓塔旁通常有墓碑,记载着高僧的经历。
灵岩寺墓塔林集千年佛塔之大成,见证了灵岩寺的历史沿革,是研究佛教发展史的珍贵史料,与河南少林寺的塔林齐名于天下。
P18

相关博文
也上高速公路跑跑,占回国家的便宜…
【百脉泉公园】万泉湖(图文)
【百脉泉公园】龙湾泉
【百脉泉公园】墨泉
【百脉泉公园】龙泉寺里百脉泉
【百脉泉公园】百泉俱出百脉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