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明霞洞位于崂山昆仑山主峰玄武峰的半山坡上,海拔约650米。
明霞洞既指石洞,又指明霞洞道观。进洞要门票,好像是五块钱(说好像,是因为花钱的事都由阿慧同志全权负责),门口检票的是道士。走过太清宫的时候,看到守在门口检票的也是道士。不知道是不是政府(景区管理处)主外、道士主内。
P2
明霞洞山门前立有石碑,是青岛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3 山门的一侧,耐冬花开。

P4 进入山门,迎面是一块巨石,上书“天半朱霞”。

P5
“天半朱霞”为国民党元老邵元冲所题,意思是朝霞映红了半边天。

P6 巨石前有两棵粗大的银杏树,很有年头了。

P7

P8 这就是明霞洞的全貌

在巨石石壁上的这片石刻,上面是崂山全真道金山派道士孙紫阳(玄清)修真记,下面明霞洞三字及“大安辛未”相传为丘处机题写。
原来的明霞洞,就是由这块崩落的巨石叠架形成的,洞口就在丘处机题写的明霞洞下方,洞口高约2米,洞内高于人立,面积约10平方米。清康熙年间(1662—1772年)遭到雷击,石洞多半隐入地下。
P9

P10
这是后来开凿的明霞洞,开凿于什么年代,未找到介绍。

我没进洞内,阿慧同志在洞口看了看,说里面黑咕咙咚的。
在明霞洞的右边,是一片道观建筑。作为崂山的一处重要道观,明霞洞道观始建于元代,是道教全真金山派的开山祖庭——“明霞洞斗母宫”,从明代起,观名由斗母宫更名为明霞洞,僧、道交替住持。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道士孙紫阳重修明霞洞时建三清殿,清代末年又建观音殿。清代乾隆末年,因山洪暴发,观音殿等建筑被塌下来的巨石砸毁,此后再也没修复。
在游览明霞洞道观的时候,细雨变暴雨,看了一眼就走了。
P11

明霞洞前,是一处平坦的山崖,站在这儿,可以遥望浩浩淼淼的大海,俯视沟壑纵横的崖下,被称为崂山胜景“明霞散绮”。当然,我们去的时候,雨雾浓重,什么可看不到。
P12 山崖下也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直冲山崖上。

P13 下山时从山崖下拍的那棵银杏树。

在《【崂山游记】从太清宫爬到垭口》我曾说被那位招揽游客坐索道的大嫂忽悠了,被忽悠是在从明霞洞下来,要去上清宫的时候才知道的。在去上清宫的路上,遇上几位游人,问他们到上清宫有多远,说要走四五十分钟,还说,如果去上清宫,没必要再回来,直接下山就行了,他们是因为买了往返索道票才回来的。
听了这话,我也打了退堂鼓,向阿慧同志说:走不动了,回去坐索道下山。
先坐索道,再坐旅游观光车下了山。
回来看了看游览地图,上清宫就在步行下山的路上。如果去上清宫再回来坐索道,路要比从上清宫直接下山远。
阿慧同志说:如果没买返程索道票,你也就走下山了。想想真是这么回事,下山毕竟比上山轻松一些。
这次到崂山,目标是去看上清宫,却没看成。
P14 去往上清宫的山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