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

从老舍故居走到大学路,去寻访位于中国海洋大学院内的闻一多故居。
P2 走到大学路上,就看到了挂在墙上的小鱼山“文化名人故居”分布示意图

P3 大学路两侧也有很多欧洲风格的建筑

P4

P5 有了年头的法桐

走到大学路西北头与红岛路的交叉口,看到了一幢红瓦黄墙的楼房,询问了一下,这就是闻一多故居。
P6

P7 在红岛路隔着带围墙上的栅栏拍了闻一多先生塑像。

因为闻一多故居在校园内,不确定能不能进去。走到红岛路上海洋大学的侧门,目不斜视地往里走,门卫门也没问。进了门就往北走,很快就到了位于校园东北角的闻一多故居。
资料介绍,闻一多故居建于20世纪20年代,具有南欧建筑风格,砖石结构,地上两层,有地下室和阁楼,屋顶呈四面坡状,占地面积214平方米,建筑面积607平方米。
当年这座楼并不是闻一多一个人住,他住在南面一间房子,面积约20平方米。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亦多,字益善,号友山,亦号友三,后改名闻多、闻一多,著名诗人、学者,新月派代表诗人。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遇害。
1930年8月,他应聘来到青岛担任国立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中文系主任,一直到1932年夏。闻一多来青岛以后,最初赁屋于大学路,因为楼下一层光线很暗,不久就搬到了汇泉,离海水浴场不远的一栋小房,出门就是沙滩。在汇泉住了不到一年,他把妻、子送回湖北老家。自己孤处,有些凄凉,于是搬到了学校的第八校舍,也就是现在的闻一多故居。
1950年山东大学将校内的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1984年,海洋大学又在楼前建了花坛,中间立碑,上有闻一多塑像。碑文由他当年的学生、诗人臧克家撰并书,写道:“杰出的诗人、学者、人民英烈闻一多先生,1930年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瞻望旧居,回忆先生当年居于斯工作于斯,怀念之情曷可遏止?立庭院以石,以为永念。俾来瞻仰之中外人士,缅怀先生高风亮节而又所取法焉。”
P8

P9
闻一多雕像基座上雕有一只救生圈,不知道是什么寓意。表示闻一多先生曾在海边居住?
P10
故居的门在西边,上挂着牌子,是什么研究所,但感觉是已是长期无人到这儿了。

P11

闻一多离开青岛,是在一种很不愉快的情形下走的。资料介绍,1932年爆发了学生罢课斗争,作为文学院院长,闻一多是被攻击的对象之一。教育部要求处理罢课中为首的学生,在校务委员会上闻一多同意开除学生,引起学生的不满。1932年夏,他离开了青岛,到北平清华大学任教。
在海洋大学内转了转。校园依山而建,建筑错落有致,树木繁多,环境很好。
P12
P13 粗大的的法桐,充满着历史的厚重~

P14

P1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