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内,有一处建于明代的年画作坊,是一个标准的四合院。
想来这应该是建于明代的农家院,只是因为杨家埠家家户户制作年画,才称为“明杨家埠年画作坊”。
现在这处建于明代的年画作坊,布置成了民俗馆,让来到这里的人们了解和体味那古老的民俗和农家生活。
四合院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位置比街道高。进入四合院有用青砖铺成的台阶,台阶两边砌着石条。有几个孩子在石条上擦滑梯。石条都被磨出了深槽,发出亮光。几百前的孩子就在这石条上玩吧。
四合院建有南屋,正中是门厅,正对面是影壁墙。

进了院子,正中是北房,也就是正房,两侧有东屋、西屋,也就是东厢房、两厢房。屋顶都是麦草的。

西厢房布置成了碾屋,放着石磨和石碾。这些二三十年前很寻常的东西,现在也很少见了。

正房的门檐。带花纹的瓦,似乎是仿制的。

正房的堂屋,也就是正中那间屋,西边墙上挂着家堂,下面是放着供品的八仙桌。
堂屋是一家人起居、招待亲戚客人的地方,年节时也是设供祭祖的地方。
两个年轻姑娘,坐那休息起了。过去,这地方只有长辈才有资格坐。
堂屋的东边是锅台。拉拉风箱,过去做顿饭可真不容易!
在锅台上方有一个方洞,放着煤油灯。一盏灯就能给两间屋照明了。
东屋是“满间炕”,就是火炕占满了整个屋,进屋就上炕了。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东侧为尊。在过去在一夫一妻多妾的制度下,东屋由正室居住,西屋由偏房居住。

四合院格局的屋子,东西侧房外的房子叫耳房,一般单独开门,用做卧室或作书房。
这里的一间耳房布置成了洞房。这姑娘拉着母亲坐在洞房的床上照相呢,该拉男朋友照啊!

出四合院时,看到几个男孩子坐在南屋的炕上吃雪糕。坐在炕上吃雪糕,大约也是平生第一回了。
忽然觉得,象过去那样,一家一户住在一个封闭式的院子里,过着一种安逸、消闲、清静的日子,享受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该是一种多么富有情趣、悠然自得的生活啊!
附:杨家埠民俗旅游区掠影(图文)
实拍:杨家埠老艺人印制木版年画
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暨民俗山会掠影
实拍:民间文艺表演——跑驴
新鲜:鞋文化艺术展
杨家埠明代古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