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人们都这么说,物质越来越丰富了,年味越来越淡了。
真的,过去物质生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那年味却是浓浓的,浓得如同吃了一口巧克力,香甜而又醇厚。
那年味在盼年的睡梦中。六七年代,小孩子都会盼年,盼着年早点到来。年来了,会吃点好吃的,会有新衣服穿,会有鞭炮放。我小时候,就曾做过年到了的梦,醒来一想,还没进腊月门呢。
那年味在忙年的快乐中。进了腊月门,就开始准备年货了。先要准备包饺子、蒸馒头的白面,吃供应粮的去粮管所“挖面”,不吃供应粮的要拿出存放的麦子,去磨房磨面。我们那个地方过年要吃年糕,年糕是黄米也就是黍黍米的,要去石磨上把黄米磨成面,叫糕面。磨好糕面,加水和好,放到锅里蒸熟,就是年糕了。还要吃豆包,要准备浆豆(红豆)做馅。要去赶大集,买花生、买瓜子、买对子、买福字、买鞭炮放......
那年味在袅袅烟气中。过了小年,就忙着蒸饽饽、蒸豆包、蒸年糕了,忙着炒花生、炒瓜子了。有条件的人家还要煮猪下水,炸点肉炸点鱼。家家户户风箱欢唱,炊烟不断,空气中飘荡着香气。
那年味在一年中最丰盛的年夜饭中。除夕的年夜饭,都是各家各户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从早晨就开始准备,准备菜,包饺子。夜色降临,伴着一阵阵鞭炮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家里最好的东西,大人甚至会宽容地让小孩子尝上口酒,看着孩子辣得吐舌头,大人会开怀大笑,用筷子叨上块肉填进孩子嘴里......喝过酒,放上几挂鞭炮,下饺子吃。
那年味在成群结对走街串户的拜年中。正月初一天还没亮,街坊四邻拜年的人就上门了,一声声“大叔大姨过年好”、“大哥大姐过年好”传递着朴素而真诚的情感......
现在,年味是淡了。
食品,去一趟超市就齐了;年夜饭,吃不出好吃来了;拜年,发发短信就行了......
真的,很怀念那个年代的“年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