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国科技突飞猛进,可飞上太空,又能下沉深渊,令中外为之刮目。作为科研阵地的中国清华大学,其科研成绩也非常耀眼。以往人们认为内地学术抄袭、科研二流,现在外界均抱以重新审视的眼光,了解其科研独特之处。香港科研具国际水平,跟内地合作,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香港高校重视基础研究,创造知识,评审教授绩效以发表论文为主,对应用研究不算重视。内地高校以实现国家意志为己任,除进行基础研究,还重视应用研究,以执行国家战略目标。清华大学是全国理工科的翘楚,从该校的科研状况,我们可以得知香港科研投入的偏低,也能理解近年内地科研发展飞快的一二。
据2016年最新QS国际高校排名显示,清华大学总体排全球24名,香港多间大学成绩不俗,但也跟不上。在科研专利授权方面,清华大学2014年排全球第三名,仅次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系统以及MIT;香港科技大学是香港之冠,但被远远抛离,排61位。
据教育部科技司公布,2014年清华大学年度科研经费高达43.52亿元人民币,全国排名第一。单是一间清华的科研经费,多于全港八大高校;香港院校的科研经费来自研究资助局的有11亿港元,加上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等科研拨款,共约30亿港元。领导香港科研的教授说,内地高校科研经费庞大,加上工资低、土地较便宜,内地高校科研一元经费作用等同于香港几倍。
清华是全国高校理工科龙头,位处首都北京,全国优秀人才涌至。2015年清华从中央、地方各类科技计划获得资助立项的科研项目超过1500项,合同额超15亿元人民币。
香港高校强调基础科研,着重发表论文,达国际水平。与香港不同,内地高校的特点是存在校企。清华大学整合了清华产业,经国务院批准,2003年9月成立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2014年总资产1425亿元。清华控股结合该校科研实力与人才优势,发展产学研一体化,以配合国家战略需求与社会发展需要。
香港教授工资高,月薪七八万甚至十多万,相比来说内地教授月薪只有约一万元,一旦知识转移成功,薪金飞涨。过去内地的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经常被美国批评侵权;经历时间洗礼,中国科研人员较具知识保护意识,中美学者也在进行知识产权交流,外国知识产权律师驻京也多,能为科研人员申报欧美专利。内地教授也乐于将科研申报专利,以赚取利益。
香港创科产业落后,当前要从后追上,院校被视为创科的驱进器。香港高校虽被视为国际先进,但周边国家及地区的大学都进步神速。多间大学校长接受笔者访谈时均说,香港高校在国际的地位,不能掉以轻心;香港以往靠高薪吸引人才来港,但现在境外都追赶过来。团结香港基金建议,港府投放500亿为院校作科研基金,料更有效提升香港科研的创新水平,港府必须认真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