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家长们似乎正面临困境。我们沉迷于“家长”这份工作,试图塑造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快乐、顶着高分和成就的光环、准备好迎接未来——尽管他们的未来是我们无从知晓的。现代家长事无巨细的管理与不可知的外部世界极不匹配。为了平息这种危机,父母积极地从那些讲述如何修复家庭生活、为孩子设计更成功未来的书籍中吸取建议。
《虎妈战歌》从这些紧随亲子教育思潮的手册中脱颖而出。这部回忆录的作者是一名美籍华裔母亲,书中详述了一套传统的亚洲生活计划是如何创造奇迹的。一夜间,“虎妈”成为了把管孩子变成一份重要管理事业的女性的代名词。
然而,近来的两本新书表明,在孩子小时候,给他们安排太多计划、把他们的生活控制得太死——包括帮孩子扫清成功路上的一切障碍的“铲雪机式家长”,在孩子进入大学后仍然在他们头顶徘徊不去的“直升机”式的父母可能是浪费时间。这甚至可能会完全毁掉孩子的未来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
所有父母或者想要成为父母的人都应该阅读艾莉森·戈普尼克所著的《园丁与木匠》。任何觉得自己的人生被父母祸害了的成年人,也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些许慰藉。“从经验主义的角度来看,管孩子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是戈普尼克惊人的初步论断之一。她主张不要“管孩子”,而是用一种灵活得多的方式做父母,核心是照顾孩子:“爱的目的不是改变我们所爱的人,而是为他们提供他们蓬勃发展所需的条件。”父母的角色在本质上是抚育,而不是塑造或者构建:父母是“园丁”,而不是“木匠”。
戈普尼克是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和哲学教授,管理着该校一间认知科学实验室。罕见的是,她的书虽然的确很学术,但并不难懂,并且依托于她做母亲和祖母的经历。尤其是她蹒跚学步的孙子奥吉在书中频频出现。
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她如何引导读者了解,儿童茁壮成长所需的最佳土壤是爱和安全感,而不是控制和着重于教化的狭隘抚育方式。或许,目标导向型父母最难接受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让孩子自己去犯错。“你现在之所以能够做出更好的决定,是因为你做过不那么好的决定、然后纠正了这些决定。”
戈普尼克的话题主要涵盖儿童个体及其发展,而另一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历史学家葆拉·法斯则写了一本与她的书互补并发人深省的著作。该书涵盖了社会方面的图景——囊括了自美国革命以来的童年、以及一代代儿童如何被抚养长大的全面历史。她在该书序言中指出,儿童并不是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下被养大的。“戏院、歌剧和日常新闻已知晓了一段时间的东西,历史学家眼下才刚刚知晓。正如我们刚开始明白,代际关系对于塑造我们的民族和社会有多么重要。我们的个人历史发生在我们个人生活的小舞台上,然而这些都与更大范围的政治和文化世界深深缠绕在了一起。”
在这个背景下,该书充满悲观色彩的标题《美国童年的终结》指向了法斯的结论,即事无巨细地管孩子的现代美国父母,是在抛弃美国的一项长期传统——思想和行为独立,而正是这个长期传统让新世界(指美洲大陆)的儿童与欧洲儿童不同。二战以后,欧洲养育子女的方式变得更像美国—整个欧洲的中产阶级都不那么强调家庭中的等级关系了。冷战后民主的扩散以及西方青年文化的崛起加速了这一转变。不过,法斯认为,过去几十年发生了一些事情,切断了美国家庭与其自由派先锋传统的联系。欧洲也在同样发生这一变化,因为这一变化是对全球力量重心转移的反应。
法斯暗示,21世纪真正让人担忧的问题也许是,在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中,如何能维持对独立的执著。现代父母不那么愿意让子女独立了。父母正在给予孩子的,“只是传统成功秘方的一半……他们正在给予孩子他们心目中的自治,却没有给孩子真正的责任感”。《美国童年的终结》一书是对这一前景的纠正。通过将我们与过去重新联系起来,法斯向我们再次确认一条普遍适用的真理:父母始终是疼爱和担忧子女的。而且,正如戈普尼克指出的:“做父母(相对于‘管孩子’而言),要担当过去与未来之间的桥梁。”
法斯和戈普尼克的作品向我们证明,神经科学和历史都告诉我们,多一点现实的探索,少一点父母的娇惯,会让子女受益。也许多数儿童不可能下地干活,但他们也许可以在少年时代打份工,或者让他们自己搞定考试复习—这考验他们的勤奋,如果他们不及格,则考验他们的承受能力。
(伊莎贝尔·贝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