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972年2月,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们在一个结冰的湖里冬泳。爱好者们自带破冰工具上阵,还有壮汉在铲冰以完善对泳池的修建。
对于冬泳爱好者们来说,破冰有时会变成麻烦事。如果冰冻得不厚不薄,冰面立不住人,工具有限可能破不了多少冰。冰厚的话,就需要配以铁锹等工具挖掘,但这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解决的事。

1935年12月,英国伦敦汉普特斯西斯公园,结冰的池子丝毫未能阻挡女士们的游泳热情。理论上无论男女老少,人人均可尝试冬泳。但冬泳强度应该因时、因人、因地而异。身体强壮、年纪轻、游泳技术好的,可以多游,身体状况不好的则应控制下水时间。还有医生建议,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比如冠心病或高血压的人群,不适宜进行此项运动。

2008年1月,中国武汉,游泳者披毛巾擦拭身上的冰水。这年冬天,长江达到自1866年有记录以来的同时期最低水位。从准备、进行到结束冬泳,保护身体的工作丝毫不得马虎。合适的着装,配戴拖鞋或者羊毛袜能确保不会在冬泳前冻伤。由于冬泳具有冷刺激强和散热快的特点,下水之前需要适当做运动热身,确保身体逐渐适应低温。在水下,要注意听从身体的指令,它会及时告诉大脑你究竟可以承受多长时间。结束冬泳上岸,应该迅速用毛巾擦干身体,并尽快恢复体温。
中国冰雪城市哈尔滨,冬日最低气温超过零下20摄氏度,但这里每天都有数百号人扎进寒冷刺骨的松花江。哈尔滨刚举行完它的第14届国际冬泳邀请赛,除了这项专业赛事,哈尔滨每年还要接待国内各地的冬泳爱好者——他们专程到此体验冬日里的刺激。
哈尔滨只是冬泳盛景的一隅。2014年1月,德国迫林举办了第30届冬泳嘉年华。这项盛事每年会定下服饰主题,比如前两年有“厨房”和“园艺”。在澳大利亚悉尼,一家成立于1929年的“冰山”冬泳俱乐部依旧人丁兴旺,尽管准入门槛非常严格,但它仍吸收到越来越多的成员。

2008年5月,澳大利亚悉尼,一位身材臃肿的男士以小鸟般的轻盈纵身跃入冰冷的池水,他是悉尼当地著名的冰山冬泳俱乐部成员。1929年,邦迪冰山(Icebergs)露天游泳池在悉尼设立,从那时起,邦迪冰山冬泳俱乐部的成员们年年聚集于此,先将大块冰倒入游泳池,然后开始尽情畅游。冬泳活动将从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坚持到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冰山冬泳俱乐部对成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29名成员在最初成立俱乐部时开始规定——只有连续5年冬天,每月的4个星期日中,花上3个星期日去游泳,才能成为俱乐部成员。这项规定至今仍然有效。悠久的历史令冰山俱乐部引以为傲。它的官网号称自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登记注册的冬泳俱乐部”。

2006年12月,中国北京,什刹海的冬泳爱好者。水温此时接近零度。按照国际冰泳协会(International Ice Swimming Association)的认证规则,低于5摄氏度已经属于“冰泳”。中国冬泳协会则有自己的分类。水温在14摄氏度以下的游泳就是冬泳了。但冬泳也分为3个层次:在4摄氏度以下水温时为“冰泳”、在4至10摄氏度水温时为“寒泳”、在10至15摄氏度水温时为“冷泳”、在15至17.6摄氏度水温时为“凉泳”。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方面曾透露,中国共有140多个冬泳组织,约有会员20多万人。冬泳注册者的年龄上可至80多岁,下至不足10岁。

2001年1月19日,俄罗斯东正教教徒在冷水中浸洗,以庆祝主显节的到来。
洗礼是主显节的仪式之一。但1月19日这一天,俄罗斯通常处于寒冷的隆冬时节,人们在户外的浸洗并不方便。不过这对勇敢者来说完全不是障碍。人们事先会在结冰的河面上破出十字架形状的窟窿,或在未冰冻的河面辟出浸洗池。等到主显节期间,俄罗斯将有数十万教徒选择跳入户外的冰水中浸洗。有趣的是,中国城市哈尔滨冬泳运动的发展,据称与主显节这一习俗有关。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曾大量迁往哈尔滨,他们的洗礼习俗提升了哈尔滨人对冬泳的热情。
畏寒避冷是人的本能,冬泳需要违逆身体强大的应激反应。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人愿意自讨苦吃?很难把这归为与健康因素相关。尽管有零星的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冬泳锻炼,能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人体体质,甚至提高肌体的抵抗力。但这类依据还很不够有力和全面。作为一种挑战人体极限的运动,冬泳反而比一般运动更具有危险性。如果准备工作不充分,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冬泳完全可能弊大于利。
对冬泳的痴迷,可能还是源于人们内心的不安分。人总有挑战自己极限的渴望,通过扎进寒冷刺骨的冰水,与身体上的保守和心理上的怯弱作抗争,这就是最简单的挑战方式。冬泳,大概就是勇敢者一场向自己宣告获胜的游戏。

2006年1月,中国哈尔滨,松花江畔人工开凿的泳池里,冬泳爱好者各展身手。对于国内的冬泳爱好者来说,哈尔滨这座中国纬度最高的省会城市是冬泳的理想地。但有些人挑战的目标不止于此。他们要奔赴纬度更高、更寒冷的地区。2001年2月7日,国内的冬泳爱好者王刚义从南极长城湾下水,游至阿德雷岛后再游回下水处,创造了在1.4℃水温中,游程1500米,水下持续时间51分42秒的南极冬泳吉尼斯世界记录。

2011年1月,德国柏林,打扮成厨师、服务员的冬泳爱好者在冰块上乐成一团。这是第27届柏林冬泳嘉年华,在奥朗克湖(Orankesee)举行。这一年的冬泳主题是“厨房”,参加活动的人发挥奇思妙想,围绕主题各作打扮。2013年,柏林冬泳节的主题是“园艺”,2014年人们又会着什么样的奇装异服呢?

2007年7月,新西兰奥克兰,在寒冷的海水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游泳者。有些人大概是头次尝试冬泳,有女生的头发是湿漉漉的。“永远都不要先头朝下跳入冰水。”冬泳爱好者建议说,在水下潜水或者其他让头部受湿的方法都是不推荐的,因为它们可能加速身体的散热,导致身体温度过低,酿成危险情况。
冬泳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如果是初次体验冬泳,游泳者会感到极其强烈的冷刺激。尽管如此,人们刚入水时遇到的障碍主要仍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但水中的活动务必要适度。当身体感觉难以承受寒冷时,游泳者一定要及时出水。只有随着对冬泳的逐渐适应,才能渐次地增加下水时间。
文/《凤凰周刊》曾鼎
本文刊载《凤凰周刊》总第4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