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变化

(2008-06-03 13:01:4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章选读

  □ 文/南方朔    编辑/贾葭


  受到伤害的人,也只有未来的社会进步,才能证明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四川地区大地震后,无论官方、军队、社会,还是港澳台和欧美亚华人社会,都表现得可圈可点,俨然谱成一曲人道团结大合唱。在这个大合唱的形势下,稍早前某些国家刻意炮制、炒作的杯葛京奥火炬之事,遂告无疾而终。西方长期以来的“修理中国”也开始失焦,改而将攻击的口径转向缅甸。
  四川震灾,如果从较长期的观点来看,它其实有很多角度值得注意。其一,今年在西方污名化中国民族主义的趋势下,尽管西方自己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更甚,但中国人自己却已畏惧谈论民族主义。
  这次震灾的表现,证明了那种以共同感情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其实是存在的。只要中国持续努力和进步,它被这种共同感情所寄望已势所必然。
  其二,近年来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都已习惯于一种论调,即中国已不再有任何价值信念,除了自私自利、是个大家赚钱的地方外,已无其他意义。但震灾这种极限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同胞爱、邻居爱、师生爱和人间亲情,过去那种说法已被证伪。中国俗语的“患难见人性”,“患难见真情”才是真的。
  其三,近年来人们也早已习惯于另一种论调,那就是官吏无能跋扈,军人嚣张。但这次震灾中,军政人员的表现,尚可称善。前两年美国卡翠娜飓风风灾,整个新奥尔良市形同陆沉,好几个州哀鸿遍野。但布什夫妇视察灾区形同观光,甚至还闹出失言风波,整个救灾慢了好几拍。
  正因如此,四川震灾中,中国的表现,其实是个非常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我们已有必要去做一些比较理论性的观照。在此,我愿从近代的“社会控制论”和“灾难政治学”两种角度加以分析。
  所谓“社会控制论”,乃是20世纪初美国社会学先驱罗斯(Edward A. Ross)所开创的一门学科。他最初对“社会控制”所作的定义是,“型塑个人的感受和欲望,俾使其适合群体的需要”。
  有关“社会控制论”的研究,有很长一段时间将重点放在司法控制上。随着对不同社会比较研究的增加,渐宽的视野已开始往“效用”及“规范”方向移转,特别着重领导阶层在价值引导上,对社会控制所发挥的规范作用。意思也就是说,任何社会除了法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些被带领出来的价值倾向,这时候才会有凝聚力。这样的“社会控制”才会是较优的控制和管理模式。
  从这次震灾,我们即看到中国的社会控制模式,业已出现了重大改变,由领导阶层带领,产生一种以“效用”和“规范”为主的新模式,连带的也召唤出社会、媒体、个人、地方行政系统各领域里善良的那一面。这是中国人性的复归,它当然也就会得到全球华人的同情与支持。
  哈佛法学院教授布莱克(Donald Black)指出过,“社会控制”里隐藏着规范与价值的评价走向。中国这次震灾的反应与秩序维护的“社会控制”行为里,透露出来的“民本”评价走向,非常值得肯定。正因此,我认为中国学术及媒体界,已值得将这次震灾的表现当成一个特例来探讨与体会。
  任何国家都以维护社会的运作与秩序为目标,这乃是广义的“社会控制”。替社会打开追求经济利益之窗,以严刑峻法、以教育来控制社会,每种做法都有功效,但最终极的乃是创造一种价值氛围,促成整个社会向上发展。北京这次震灾的示范角色,可能启动了新的阶段。
  从“社会控制论”的角度,可以看到这次震灾已带出可贵的新走向。此外,再从“灾难政治学”的角度来观照,也有许多正面的意义。
  人类文明多灾多难,冰霜、风雪、洪水、地震及干旱等自然灾难,都给文明带来可怕的冲击。但从人类的普遍性经验也可看出,面对灾难,古代的认知是“天命”,现代的认知则是“挑战”。近代社会许多属于“现代性”的成分,大半都是灾难的挑战所促成的。正如法国学者狄拉波特(Francois Delaporto)所说,灾难不重要,人在灾难中所做的才重要。
  这次抗震救灾,在具体实践上,其动员效能最可圈可点,包括军队、官吏、媒体皆主动和被动地投入高度现代化的效率动员中。我特别着重在军队的角色上。现代学者如白鲁恂(Lucian W. Pye)等多人早已指出过,发展中国家的军队,乃是最大的群体,影响力最大;而其任务、装备及行动模式,也是现代化程度最早和最高的部门之一。
  因此,军队遂会有两极发展的潜力,坏的一面是会造成军人干政,无法无天;好的一面则是它可以将最早的现代化能力扩展开来,成为现代管理的带动者。在这次震灾里,我们即看到了后一种可能性。灾难有可能替中国带来进步,而不只是破坏而已。受到伤害的人,也只有未来的社会进步,才能证明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值得的。
来源:2008年第16期 总第293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死亡之城
后一篇:哭完之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