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儒雅之气如烟水气般氤氲弥漫,使这里成为中国最富文化、艺术气息之域。
---题记
杭州有“三西”之说,三西者,西湖,西溪,西泠也。名动天下的西湖自不必提,西溪的声明虽不比西湖,自建成湿地公园,又拍摄了《非诚勿扰》的外景,也越来越吸引游客。相形之下,西泠,作为一家印社的名字,在这个纷繁复杂灯红酒绿的世界上,就显得暗淡得多了。
西溪,原来是一大片广义的湿地,湖光山色,芦苇轻荡,居住着纯朴的居民,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梦粱录》说:“自武林山之西,名曰西溪。”“留下”现在是杭州的一个镇,据传,康王赵构泥马南渡,见“其地灵厚,欲都之”,欲于此处建都。稍后觅得杭州之南的凤凰山,建起皇城,就说:西溪且留下。西溪便是这样地留下了,近千年来,西溪之地也就叫“留下”了。
杭州自古繁华,在这繁华的“天堂”都市的城西的一块现在看来地貌风光非常原始的“净土”,它就是“西溪”。史书有记:钱塘之胜,名于“三西”,而西溪之胜又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西溪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整个西溪河流纵横交汇,其间分布着众多的港汊和鱼鳞状鱼塘,形成了西溪独特的湿地景致。
西溪于杭州,原来就是个可以亲近的江南水乡。如果说西湖是杭州宠爱有加的大家闺秀,那么西溪就是寄养于山野的小家碧玉了——她秉承着杭州固有的血脉,虽常常游离于人们视线之外,却不自怨自艾,顾影自怜,一身畅酣淋漓的山水画意和汪洋恣肆的野性美使她多了几分闲淡与清雅,幽静与旷达。
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自古就是隐逸之地,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源。秋雪庵、泊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深谭口百年老樟树下的古戏台,据说还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千百年来,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了许多诗词。史料记载,清朝康熙和乾隆都曾到过西溪,并留下了大量笔墨: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帝南巡至此,留一五言绝诗:“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森。暖催梅竹早,水落草痕深”。
七十多年前,郁达夫曾经与他的朋友一起在微雨里乘着小船游了西溪,于是写下了著名的散文《西溪的晴雨》。在郁达夫的笔下,西溪湿地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无田园村落而又充满野趣的地方。
匆匆走过西溪,风景是真的美不胜收。秋天是色彩斑斓的季节,叶子或青或绿,有红有黄,淡紫色的野花开得繁盛,虽不比春天的百花争妍姹紫嫣红,却在色彩之外别有一番内敛的沉静之气。螺旋桨波动水面,翻卷着温柔的浪花,清风裹挟着湖面的水汽飘进船舱,看不到尽头的流水将天地都融在一起,仿佛渲染的山水画。厌倦城市喧嚣的人一踏进西溪,便如同隐逸的道人一般,心无旁骛。没有尘世的烦恼,惟有诗意的向往。这古典的、江南的、农耕的、尘世之外的西溪与你对视,与你同悟,使你心虑清纯,浑然忘我——或沉浸到怀旧幽思之中,任那陈旧的历史,刀耕火种的气息扑面而来;或感怀静止的光阴里一段闲置的命运,不愠不火,不急不徐,超然回味着曾经熙来攘往的日子;或于庭阶寂寂间心生遐想,或于悄然静坐中把满目葱茏尽收眼底……廊檐下,斑驳的是历史,鲜活的是记忆,淡忘的是俗务,揽怀一抱的是自然而然的欢欣。既有神游八极的旷远闲情,也有轻拈小令的怦然心动。目光在重重叠叠地在篓篮杯盏间流转,看那最简单的劳作升腾出清逸、安闲的况味,听那娇花照水、一身旖旎的越剧清音娇韵在耳边,莫过于人生最质朴的一种玩味与欣赏了吧?而明与暗,光与影,久远与现代,传承与发扬,文化的沿袭不仅仅是亭台楼阁的保存,南韵北曲的交流,还有精神层面的对峙与淡定。这一切都在凝目暗通的一瞬间过滤,融汇,仿佛眼前的西溪水在青草间向远山浮行……
后记:
诗人道:渔翁好,独钓寒江雪很有意境,可是谁知道鱼翁在那里钓鱼可是背负着生活负担的,你意境里记忆的可有其生活负担。任何景点都是生活的积累与凝固,人们看到的是凝固的东西,谁会去探讨背后的生活难题。诗人诗意大发之时,他们要的只是拿个凝固的东西留给他们的记忆。现在的旅行者也一样,我们要的只是一个记忆,确切地说,我们是去看戏的,我们需要当地人演一出合乎我们心目中理想的戏给我们看。——恰如其分地说,诗就是这么来的,只描述那部分美的意境。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正所谓“一曲溪流一曲烟”。

船行在逶迤的流水上,如同犁开一块块绿绸布,不时惊起溪边三五只白鹭,一湖涟漪随之慢慢、慢慢地绽开,一直波及到内心最深最深的某个记忆。

西溪的村子,通常不大。白墙黛瓦的农舍村居都沿清流排开,掩映于夭桃绿柳之中,院落外围着竹篱和木槿,不时有石榴花斜出篱笆外,火焰般的开着。

有水就有桥,沿着高高低低的石路和堤岸,时不时会有一座桥影闪现在面前,踏上桥脊,微风起,涟漪荡漾,自有一番情趣。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描写芦苇最优美的诗句。在西溪,滩边和浅渚上生长着茂密的芦苇,伴着姑娘的歌声、摇橹船夫的吆喝、鸟儿溏边的欢鸣,遥遥地传来……
看到一位纯净的小男孩坐在台阶上,忽然想起孩提时代那段年幼无助但却也无忧无虑的时刻。可惜的是,像这样的甜蜜回忆,一旦成人了,能分享的人也所剩无多了。

触目一定都是润泽的碧绿,隐隐约约。我有一种赴约迟到的惶恐与不安,好像辜负了某种期待。

喜欢那些倒影,像瓷器上精美的花纹,隐约而剔透,望得久了,会有长长的茫然,直疑心湖底下有另一个更纯粹的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