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nortonsimon美术馆艺术绘画雕塑洛杉矶旅行旅游la休闲文化美图美国 |
分类: 激情岁月 |
我的娱乐世界里,没有任何事情比去美术馆欣赏仰慕已久的大师之作更能另我兴奋的了。
事实上,之所以选择了西海岸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这里收藏着很多本人此生必须亲眼见识一下的世界名画。
位于南加州的王冠之城 Pasanena (帕萨迪那),美国首屈一指的
Norton Simon Museum (诺顿西蒙美术馆) ——
被排在了我美术馆之旅的首位。
了解美国经济的人对 Norton Simon
一定非常熟悉。有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为富豪:
这位二十世纪美国最知名的商业传奇人物和美术界收藏家生前在南加州创立了包括
Hunt Foods Company,McCall's Publishing,Canada Dry Corporation,
Max Factor 和 Avis car rental company
在内的数家国际知名企业。
有关收藏家和这座美术馆的详细介绍请参考: Norton Simon
Museum
和欧洲的大小国立美术馆相比,美国私人收藏家的领地显得格外豪华和现代。
果然名不虚传,这只 Rodin (罗丹)的 The Burghers Of Calais
明煌煌地出现在入口处。
本人对美术品的最大兴趣在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
我知道,我在此照片里的出现一定让这副 Vincent van Gogh
(梵高)的 Portrait Of A Peasant,
1888 逊色不少……
关于这为大师,我没有丝毫的必要介绍。只说说收藏在 Norton Simon
的主要作品。
The Mulberry Tree,1889
Portiart Of The Artist's Mother, 1888
下面就是我最崇拜的意大利画家之一 Amedeo Modigliani
(莫迪里阿尼)的让我仰慕了三十年的作品—— Portiart Of The
Artist's Wife,Jeanne Hebuterne ,1918
(珍妮 赫布特妮)。
Modigliani 是“巴黎画派”(School Of
Paris)的主要代表画家之一。这位格外喜欢人物画像的画家习惯于他独特的画法:长到夸张的脖子,鲜红的嘴唇,懒惰的神情,柔弱无骨的姿态,椭圆的形体,以及他所有任务画里最重要的特点——没有眼珠子。
1917年,莫迪里阿尼在巴黎举办毕生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个展,却因为展出大胆的裸体画,头一天就被警方以“淫秽”之名查封了。然而同时,就在展览会完面,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珍妮·赫布特妮,他们双双坠入爱河,还是艺术学院学生的珍妮不久就抛下学业,嫁给了莫迪里阿尼投入到了他的生活和事业之中。
从此,莫迪里阿尼反复地画她,画中的她总是显得那么甜蜜,温柔,柔弱和无精打采,一他生性好强的前诗人女友是完全相反的典型。他们虽然偶尔也吵闹,但是他们的感情,婚姻一直和谐幸福,珍妮成为莫迪里阿尼画布上永恒的主角,流传至尽的画就有
20
多副。他们相依相存,难舍难分,所以在莫迪里阿尼去世的第二天,身上怀有第二个孩子的珍妮为了追随他也跳楼自杀了……
稍微对美术史有了解的朋友对“野兽派”的 Henri Matisse
(马蒂斯,法国)一定有所耳闻。
(野兽派是二十世纪诸多美术运动的开端者,这个运动最重要的是提升纯色的地位。第一副野兽派等个的作品,是由马蒂斯在
1899 年左右完成的,他是这个团体的领航人。)
Odalisque With Tambourine (Harmony In
Blue),1926
Nude On A Sofa,1923
马蒂斯曾经说过:“画家必须像木匠盖房子一样,把任务躯体的各个部分牢牢地组合在一起。”
马蒂斯一向对颜色有精确的控制能力,画中的红色,绿色,兰色,黑色,各自以缤纷亮丽的彩度争奇斗艳。这也正中了画家一直强调的:“不要以强光来强化形式,而是要以形式与形式之间的关系来相互衬托……”的理念。
生于 1879 年 瑞士的 Paul Klee
(克利)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的主题并不是要捕捉外貌上的特点,而是要走入内心深处,透过画像,表露出心底的活动,我认为我的画像,不实际还要真实。”
Actor As A Woman ,1923
Maid Of Saxony ,1922
Barbarina Venus ,1922
以上是 Norton Simon 收藏中我最喜爱三副克利的作品。
克利的艺术理论是以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条,色彩,明暗为起点,他利用点线,面来建构自然界的事物。他认为画家必须像工程师一样,使作品的结构拥有“负荷力”,形式上的元素必须平衡,直到整体达到一种稳定状态为止。
“协调就是一种平衡,若是没有根据,没有深思熟虑的方法,是很难达到这样的平衡的……”
克利曾界定自我的风格形式为“与线条携手同游”,他的作品除了给人困惑的单纯美感之外,还兼备智慧与童稚的气息。
Woman With A Book ,1932
Woman With Mondolin ,1925
The Ram's Head ,1925
Woman Of Algiers , Ⅰ, 1955
关于 Pablo Picasso (毕加索),就不多说了。
Simon
先生的毕加索绘画收藏大约有几百副。上面这副举世闻名的《Woman With A
Book》是于 1960 年以 115,000美圆买下的。
只填一点当我站在《Woman With A
Book》原著对面时的感受——此生足矣……
这副 Henri Rousseau (卢梭,法国)的 Exotic Landscape,1910
也居然被收藏在这里。本以为卢梭的大部分著名作品都被收藏在纽约,当看到她的时候别提有多高兴啦……所以就忍不住……
卢梭是“朴素派”的代表画家。他作品的特点在于:精细,用色鲜艳和充满神秘气氛。
Georges Braque
Artist And Model ,1939
熟悉毕加索和立体派的朋友对法国的勃拉克一定不陌生。勃拉克起初知识一个专注与色系黯沉的印象派画家,但是在看过那些在阿佛尔美术学校同学的“野兽派”作品之后,纵欲在
1906
年转向野兽派。由于对塞尚风格的发掘以及同毕加索的会面,让勃拉克对绘画有了一总全新的诠释,促成了立体主义的诞生。
有一天,俄国画家 Vasily Kandinsky
回到家,突然发现墙上挂着一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画。这副画令他目眩,过了老半天,在发现这副画是原来是他自己的作品,不知道是谁把她挂反了。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色彩和线条本身就能打动人心,而人由不同的角度看事物,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这是康定斯基为人所熟知的故事,也是抽象画的由来。
Heavy Circles ,1927
Open Green ,1923
Sketch For “Deluge,Ⅰ”,1912
“音乐可以被描绘出来,而绘画不仅可以用眼睛观赏,更能用耳朵倾听!”
这是康定斯基毕生都在努力研究并实践的信念。
Norton Simon 先生生前一定非常喜欢 Edgar Degas
(埃德加·窦加)——
Dance Rehearsal In The Foyer Of The Opera
,1885
The Ironers,c,1884
Dancer Moving Forward ,1882-95
除了上面名作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同画家的绘画和雕塑收藏。
Claude Monet 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杰出的印象派代表画家。
Artist's Garden At Vetheuil ,1881
有关印象派:
因为莫奈画了一副《印象日出,令但是参观的人大为吃惊,当时美术记者
Louis Leroy
在报道中嘲笑他们的作品如同画名《印象》一样,作画只凭印象,因此称呼这派人为“印象派”。印象派奉光线为导师,他们认为一件物体会随光线的变化而不断变色,变形。印象派的画家看见的黑不是黑,而是深紫,深绿,靛青三色调成的。印象派的画将作品的层次变得更广,更深,光比是白色,影子也不黑,用这个角度来看世界的色彩缤纷。而且改变了几千年来绘画的游戏规则。
法国著名画家 Paul Gauguin
(高更)曾经加入了印象派,最后则独立建立了被成为综合主义的绘画风格。
Tihitian Women And Boy ,1899
关于高更的这副作品,Norton Simon
先生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Simon 先生生前非常喜欢这副作品。在 Sotheby
举行的拍卖会上,实际上对这副作品感兴趣的除了 Simon 先生之外只有
Armand Hammer 先生。当 Simon
先生在拍卖会当天看到这副作品的时候他的第一想法是不愿意承担购买之后清洗的风险,因为他不知道这副画经过清洗后会不会呈现让自己满意的结果。 于是,他让
Hammer 先生拍到了这副作品——当然是以巨额数目。然后,Hammer
先生清洗了这副画,当Simon 先生再一次在 Hammer
先生的住址看到同样作品的时候他才发现这副画拥有的不能让他拒绝的美,于是下定决心从
Hammer 先生手中以更高的价格买下了这副作品。
Norton Simon
美术馆的收藏可以说是“巨大”的。从前,我从来没认识过在美国这样一个只有
400
多年历史,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文化和文明存在的国度也可以欣赏到世界名作的意识。
如今才清醒过来:经济实力也可以创造艺术的历史和文明。
这里除了十九和二十世纪的收藏之外,十六,十七世界文明于世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以及亚洲地区的宗教艺术作品等也比比皆是,这里的篇幅有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访问官方网站查询。
Simon
先生对艺术的执着不仅仅表现在艺术作品的收藏方面,更可以从整个美术馆的设计和园林造型等综合角度品读出
Simon 先生对艺术和价值的品位。
上面两副被购置在通往后花园门前的雕塑皆为法国雕塑家 Ariside
Maillol 的作品。
Norton Simon
美术馆的后花园的美丽程度是难以用形容词来表现的……
我们在中午12点, Norton Simon
的开馆时间到达,整整陶醉了六个多小时之后在闭馆时间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实在想多看几眼那么多的一直在梦里出现的名篇;实在想把时间留住让自己可以更深的潜入每一位艺术家的时代和内心尽情畅游。
借助出版物或者媒体来观赏艺术作品的效果,与身临其境地接触或者碰撞原著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真实的绘画作品不论经历了多少岁月,多少沧桑,仍然是鲜活着的,仍然是和我们一样在呼吸着,诉说着的。
一旦将艺术搬到平面上,艺术就已经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