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笔记——课程顶层设计与学校个性化发展(裴娣娜)

(2014-07-13 12:56:50)
标签:

股票

发言提纲

第一部分:该问题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设计文本基本格式

第三部分:学校课程设计的内容重点

1. 学校高的办学定位与明确的育人目标。

2. 具个性化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3. 课程的实施

4. 课程制度与管理系统的改革

第四部分:对三所小学课程体系的点评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的研究视角:读懂各位校长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寻求学科发展的思想资源。

 

第一部分:该问题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1.  该议题探讨的实质

研究的中心议题:

·通过板块化、多样化、个性化学校课程结构的设计与生成性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不同类型学校办学的个性化特色。

·学校课程应体现基础性、实践性、多样性和选择性,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和机会。(课程是一种文化选择)。是促进学校育人模式创新,推进学校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育人模式:课程、教学、德育

(研究的现实性、引领性、开拓性)

*研讨聚焦点:学校课程结构的战略性思考和整体谋划

1. 确定关于学校课程设计的战略思考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观念。

2. 当前有关学校课程改革的策略路径与办学特色形成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每个学校站到自我发展的生长点)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实施,属于发展性研究(形成对策思考)

3. 涉及三个核心概念

校长领导力

1.  战略性谋划能力

1.  敢于突破、用于改革的洞察力、判断力和胆识。

2.  目标涉及与决策论证能力。

3.   资源整合与经营能力

4.   领导者品格:尊重事实、实事求是、讲求实效;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 不断反思,超越自我。

校长课程领导力

课程领导力指学校按照一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所进行的课程开发建设实施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能力。

课程领导力的内涵:

1.  领导教师团队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计划的能力。

2.  开发和整合教育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能力。

3.  组织学校课程实践的决策、引领和调控能力(争论点)

 

学校个性发展

(三类不同办学水平学校---尊重差异差异发展)

高素质人才的培育成长和学校的改革创新发展。

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最大限度的实现每个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发展。

2. 形成锐意改革、张扬个性、鼓励探索、宽容失误有特色的学校教育创新文化。

3. 创建具有生成性的学校生态制度和管理系统。

4. 营造内外部良好育人环境。

5.  塑造具有“生成”意识,“理论”气质,“变革”能力的校长。

 

第二部分:学校课程设计文本基本格式

(研究成果的制度化)

一. 学校概况(学校校情分析)

该部分写的内容要点

1. 学校发展的历史审视—旨在说明传承的办学传统,

2.  学校发展的现实把握。

规模、设施、师资,特别是生源(入口和出口)说明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学校课程必须多样化。

3. 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分阶段,概括要点)

4. 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立足于战略性的思考)

二. 学校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

1. 学校办学定位(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2. 学校办学的核心主题词及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用几个基本命题展开学校的教育理念。

3. 学校培养目标    “学子”形象。这是确定学校课程方案的根本依据。

4. 办学方略(基本思路:育人模式系统---课程、教学、德育,加制度与管理)

三. 课程结构与设置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原则、思路和特点

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及安排

四.  课程实施

基础类课程的调整改革

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课堂教学的改革

@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挖掘本学科教师教学特色)

@教学进程的设计(透视教师对学科本质的理解)

@教学活动的类型—独特的学习活动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方式的变革

课程评价

五.  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

选课制、走班制

课程资源(建设适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教育资源基地和学习资源系统)

教学管理

六.  保障机制

管理机构制度保障资源保障

附:课程设置表

课表示例

 

第三部分:学校课程设计的内容重点

(要构建设么样的学校课程体系)

体现学校办学鲜明的个性化发展特征

搞发展性

高学术性

高选择性

高开放性

新意点、创新点?基于变革性实践,学校发展如何形成新思路、新举措?

一.   学校高的办学定位与明确的育人目标

1. 办学定位

2.  办学理念

3. 培养目标

4.  办学方略

(课程设计与育人目标的适切性)

对高端理念的解读:

北师大实验中学:“做真教育、真做教育”

北师大附中:“全人格教育”

 

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

学校办学的价值选择:应付当前考试争高分还是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培养目标的核心:道德、责任感、能力

学会生活---数学与科学、经济与技术、社会与文化素质、健康、家庭与消费

学会学习---学习能力

信息素质(获取、辨识、判断、创生信息的能力)

学会工作---有效沟通(群体意识及合作交往的能力)社会责任

学会思考---实践能力(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创造性思维(好奇心、问题意识及提出问题能力,科学思维方式)

 

21世纪学习技能

二、课程建设指导思想

课程设计的目标:焕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凸现学校的独特文化和课程特色,形成内涵发展的新增长模式。

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整合现有课程,拓宽课程平台,体现以人为本,多元文化,自主选择,高质量完成国家规定课程和地方课程。

1. 基础性(重基础,高质量)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的教与学,为全体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重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结合,使“全面、均衡”成为学生发展的基础,加强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多样性(多样化,有特色)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为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课程形成课程特色。

3. 选择性(层次性,可选择)。以满足不同办学水平学校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体现课程选择性和层次性的梯度性。

4.  体现课程的整合创新(科学与人文,理论与实践、必修与选修之间的关系处理)

体现的基本原则:

确立现代课程观,从本校实际出发,把握好各要素,处理各校课程设计中的若干内在联系。

科学性与人文性,学术性与职业性(学生生涯规划),民族性与国际性

(经过理性判断,形成独特的设计)

三. 构建具有个性化特色的学校课程结构

(核心内容)

整合学校各类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立体结构。

@纵向:学校自定的几大门类课程领域

@横向:三个层次分层分类推进

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

拓展类课程:面向分层学生

(按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往下-查漏补缺、学段衔接往上-加深延伸拓展)

兴趣特长类课程:面向个别学生

结构的特色:整合、选择、开放、减法

 

 

四.课程的实施(要点)

1.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分层分类)

处理降低内容“难度”和扩展知识面“宽度”的关系,

内容调整的不同思路:

*低起点、重双基、知识连贯、难点分散的螺旋式上升。

*从学习与理解、运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三个维度梳理课程的核心能力点和方法点。

2.  开发校本教材,建发展性实验室、开放式阅览室。

3. 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4. 精品、特色课程的建设。

 

 

学科课程建设纲要制定应研究的七个问题:

1. 学科课程发展水平及特色估计(特别是对该学科应解决问题的判断)

2.  学科课程构建的核心主题。

3.  学科课程构建的基本思路。

4. 学科课程内容的设计(重点、难点)

5. 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6. 学科课程教育资源的开发

7.  教师团队的建设(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挑战-观念与行为的新要求)

重点:如何形成一个较高质量的学科课程建设纲要。

难点:如何形成学科的学习力并指导学校教学改革的实践。

 

聚焦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未来发展视域的课程教学建构-----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校高位办学理念在课堂教学的体现

@回到学科本质的重新认识

@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教学进程与教学活动的设计

@信息技术的运用,探讨新的学习方式

(勇于开拓与求实,高的理论点----低的入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