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高考锁定“思维能力”关键词,教师该如何把握?

分类: (语文)教育教学 |
中高考锁定“思维能力”关键词,教师该如何把握?
几天前,2022年中高考都已落下帷幕,今年的中高考既是“双减”后的首考,也是“核心素养”作为命题关键词的首考。纵观整体命题规律,我们发现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都落在了学生是否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中高考命题中如何体现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顺应中高考命题改革趋势,学校和教师应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从这两个问题出发,分析中高考体现出的未来教育趋势,给教师提供一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本文共4898字,仔细阅读需13分钟
中高考呼吁加强思维能力培养
1
中高考现状反映学生思维能力不足
在“双减”背景下,2022年的高考数学卷却让很多人觉得高考“不减反增”。针对数学试题人人喊难的情况,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给出的解释是:“通过设置综合性的问题和较为复杂的情境,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深入考查关键能力,优化试题设计,发挥数学科高考的选拔功能,助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中考方面也加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与水平的考查,通过对2022年北京中考卷的分析发现,无论化学还是物理,以及其他科目,对考生“全过程”思考的要求都很高。
2
中高考命题加强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无论是“双减”还是义教新课标,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因为积极思维是知识形成的核心要素。为避免学生停留在“机械刷题”,2022年的中高考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增强试题的开放程度,鼓励学生运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改变追求唯一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固化的复习备考模式。如第26题,情境聚焦第一次工业革命,试题并不是落脚在常考常练的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影响上,而是另辟蹊径,突出改革创新和理性判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学生如果仅靠生搬硬套教材内容,则无法进行正确推理和论述。
成都中考英语试题选材广泛,问题情境真实、新颖,考察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与敏捷性。例如《科学家牛顿是否被苹果砸中》《什么才是通向世界之门》《动物是否会撒谎》《头脑风暴》等语篇富含思辨元素,链接寓言故事、看图归纳等问题情境则直接考查灵活应对复杂情景的能力,关注思维
考点也相应从侧重考查近义成语差异的辨析变为侧重考查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新高考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冯至改写自历史故事的小说《伍子胥》,试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学中重视思维的必要性
从上述中高考试题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思维能力不仅作为当下教育的考题,更是未来学生发展的敲门砖和金钥匙。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师在今后日常教学中最主要的一个课题。
新课程改革目标指向核心素养,而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给予学生、教师、社会成员相互协同、探究问题与观念的机会。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认为,事实上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最根本的分界线是思维,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底用的是深层思维还是浅层思维。
胡卫平教授指出,深度学习的本质特征是深度思维。从学习过程来讲,深度学习特别强调内在动机的激发、积极主动的参与、高水平的认知和元认知的投入、新旧知识的联系等,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
而思维型教学通过真实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搭建问题链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利用评价体系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监控,最终完成知识与方法的应用迁移。因此,思维型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工具和载体。
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基于思维型教学五大基本原理,教师需要理清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根据教学实际制定培养思维的具体计划,并在教学中重点教授学生思维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的五大思维品质。
1
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大约在11岁,也就是三年级左右是一个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初二年级开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到高二年级转化完成。
到高中时期学生的思维基本上趋向定型,定型之后,再想发展学生的思维难度就比较大。
因此,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从中小学时期做起,为学生的将来发展打好基础。
制定思维培养的计划
首先,分析教学需要培养哪些能力的类别与指标,明确各部分知识和活动所能够承担的能力类型与指标,各类别能力的主要培养部分和迁移部分。然后,再根据各部分培养能力的任务,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制订系统的方案。
最后,试验方案的可行性,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反馈进行计划的调整。
教授思维方法
思维内容、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构成了思维能力的有机整体,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必须有思维方法的参与。目前,我们总结出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推理、联想、想象、重组、发散、定势、辩证思维、臻美、空间认知、观察这15种单一的思维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得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创意设计、科学探究和故事创作,这5种综合的思
首先,分析基本的学科思维方法;其次,研究具体学科中概念、规律、理论建立等过程中的思维方法;第三,研究学生学习具体知识的思维障碍;第四,在指导学生学习、探究、活动过程中,使学生逐步掌握思维方法。
4
训练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突破口,对思维品质的训练应贯穿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与独创性。
思维的深刻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x3IKHh0QcwmJ5O55LMHt1svIxlf62yQ4Ll0qJA4ssmeA1eNrsV8C2vthiblrBiaunIz3u2jcb9v1w4iaibxmjplYc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深刻性指思维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包括思维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是否善于深入地、逻辑清晰地思考问题,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被表象、
假象所迷惑;
是否善于从整体上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进行严密的推理论证;
是否善于深入地钻研问题,从繁杂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核心,正确地预测事物的进程和后果;
是否善于借助较为深厚的积淀洞察事物,透过现象认识本质、总结规律、切中实质。
关于思维深刻性的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模型、概念、规律、理论的理解和教学;
第二,结合具体内容的教学和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
第三,注意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第四,加强抽象和概括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第五,挖掘问题中的隐蔽条件,排除多余因素的干扰;
第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推理的严密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Libzky6fKa7R2spGoaWHRQ2BduH6p43Px3icNlJsOCUibxCsB04M0KJiaNET9qah5pPetT4ldr6pJEeyGxVGibQZqA/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思维的灵活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x3IKHh0QcwmJ5O55LMHt1svIxlf62yQ4Ll0qJA4ssmeA1eNrsV8C2vthiblrBiaunIz3u2jcb9v1w4iaibxmjplYc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灵活性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它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思维的起点灵活,即能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是思维的过程灵活,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全面而灵活地作“综 合的分析”;
三是“概括—迁移”能力强,运用规律的自觉性高;
四是善于组合分析,伸缩性大;
五是思维的结果往往是多种合理而灵活的结论,这种结果不仅有量的区别,有质的区别。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方法如下:
第一,抓住知识、方法间的“渗透”与“迁移”;
第二,引导学生发散式思维、立体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多题归一的能力;
第三,教给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加以训练;
第四,帮助学生形成事物的正确的动态图景;
第五,使学生掌握一些辨证关系。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FLibzky6fKa7R2spGoaWHRQ2BduH6p43Px3icNlJsOCUibxCsB04M0KJiaNET9qah5pPetT4ldr6pJEeyGxVGibQZqA/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思维的批判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x3IKHh0QcwmJ5O55LMHt1svIxlf62yQ4Ll0qJA4ssmeA1eNrsV8C2vthiblrBiaunIz3u2jcb9v1w4iaibxmjplYc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批判性指严格估计思维材料,精细检查思维过程,它有五个特点:
一是分析性,即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 已拟定的假设、计划和方案;
二是策略性,即面对思维课题时,能根据原有的思维水平、知识结构在头脑中 构成相应的策略或解决课题的方法、步骤、手段,然后使这些策略在思维活动中生 效;
三是全面性,即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客观地考虑正反两方面的依据,认真地把 握课题的进展情况,坚持正确的计划并随时修改错误的方案;
五是正确性,即思维过程严密、有条理,能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思维结论 正确。
训练学生的批判性就是要鼓励学生基于证据和逻辑,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因此需要鼓励独立思考;提出质疑;排除各种干扰;训练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思维的敏捷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x3IKHh0QcwmJ5O55LMHt1svIxlf62yQ4Ll0qJA4ssmeA1eNrsV8C2vthiblrBiaunIz3u2jcb9v1w4iaibxmjplYc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思维的速度和正确性是衡量思维敏捷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具有思维敏捷性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快速、准确地抓住所学内容,在头脑中予以内化;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迅速、准确地将问题信息输入到头脑中,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迅速地提取适当的知识和方法,周密地进行考虑,正确地解决问题。
第一,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结合问题的解决,在大脑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组块”;
第二,教给学生一定的提高速度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通过做作业、测验等方式,给学生提出速度要求,并加以训练。
思维的独创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x3IKHh0QcwmJ5O55LMHt1svIxlf62yQ4Ll0qJA4ssmeA1eNrsV8C2vthiblrBiaunIz3u2jcb9v1w4iaibxmjplYcQ/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独创性是指能独立思考和创造出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思维的独创性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五个特点:第一,思维的独创性往往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
第二,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思考问题时有高度的自主性;
第三,表现在在现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构思,解决别人未解决的问题;
第四,新形象和新假设的产生带有突发性,常被称为“灵感”;
第五,是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基于独创性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训练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品质:
第一,提倡“新颖性”,包括问题的新颖性、思路的新颖性、方法的新颖性和结果的新颖性,指导学生挖掘解题的各种方法,方法越多越好,越独特越好;
第二,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编习题,这体现了独特性(每个学生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编题)、新颖性(每个学生均对新的情境提出新的方案)和发散性(每个学生编的题几乎都不尽相同);
第三,结合课外活动,开设一些研究性的实验、设计性的实验及小制作,鼓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选择实验设备、独立组装实验仪器、独立读取实验数据和独立分析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