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智慧学观点解析今年高考作文题D
(2022-06-20 09:40:28)
薛:按照先生分析的形式逻辑加辩证逻辑的思路,两次否定(反驳)一次证明(选言证法,在间接证明之外还要直接证明),在这基础上各各作辩证思辨。好家伙,相当于六篇小文章组成一篇大文章。八百字能够容纳得了吗?
黄:这就轮到考查语文能力了。书法讲求“意在笔先”,草书更讲究“意到笔不到”。写作的语言文字运用与其相似。高中毕业生的语言理应达到“文学语言”的水平。优秀考生自当熟练借助语言文字完成构思并加以表达。“意在笔先”就好比落笔前构思必须架构起整个逻辑框架。“意到笔不到”就好比思维抵达逻辑指明的位置,文笔(文章的语言文字)不一定都要如同逻辑那样生硬地表达出来。毛主席是运用语言的大师。随便举出都是典范:“因为(为人民服务的人如果有缺点不怕别人指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括号里面就是省略了的逻辑称之为直言演绎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功底差的学生竟会按照思维逻辑所到一字一句写出来,就显得幼稚、累赘了。
薛:这还说的是在一个语段的范围里,如今是更大范围,在一个语篇里。这六个论证过程,也就是逻辑框架,并不是就作全面铺开的、也不应当平铺直叙面面俱到。论说文写作谋篇、行文讲究主次分明、层级井然、详略得当。思维以及文字都会有必要的简省。我记起我们多次谈及如同下面这句话:“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这一句话多少层意思在兹啊。
黄: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法,作者做出了全面的辩证的多方关照。这个开头就几乎把该讲的都讲完里似的。尔后,大段大段的文字恰恰是大谈“不求甚解”的某种合理性与必要性,引用此方法提出者陶渊明的,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再到我国古代其他人的言论,边引边评,有力地加以阐明。这是个很极端的例子。
薛:邓拓此文标题《不求甚解》,好似有意造成对于谨小慎微的读书人的旧习惯的强烈的冲击,全然不顾虑片面性的诟病,促人深思重评这个读书法。底气、自信来自于开头这段笔舞龙蛇般的文字,已然构筑起无懈可击的阵地、精神的堡垒。
黄: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辩证思维展开所需要语言文字能力的配合。
薛:辩证思维的全面性。第一方面,辩证判断往往必须要用复句表达,并列的,递进的。第二方面,辩证思维的精确性、准确性。既然,全然,不然,不尽然。第三方面,辩证思维讲究条件,往往用全句状语、独立成分、插说表达。第四方面,辩证思维过程跨度比较大,大开大合的,转折。当然,诚然,但是,然而。什么时候专门系列深入讨论一次。还没有人系统地做过。我们个人也是遇到课文里有这个就讲,没有也就不教了。就因为没有系统知识体系,所以课文选编也就不能体现。反倒是原先能体现的课文被删去了。《不求甚解》就很可惜地被删去了。
黄:恕我直言,很多课文被删,其实是某些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偏向所致,问题更严重。而恰恰它们必欲去之尔后快的课文里面有高超的思维能力的表现。《不求甚解》的辩证思考是建立在娴熟的模态逻辑应用之上的。凭这一点三家村的水平也雄冠海内外。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