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维智慧学观点解析今年高考作文题A
(2022-06-13 15:06:39)分类: (语文)教育教学 |
薛:请老师谈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
黄:除了以《红楼梦》与下围棋为材料的两题外,其余全让命题人自己把意思给讲完了。勉强考生再讲,上海人说的阿宝背书,味道欠缺。
薛:谢天谢地。总算还有两道题差强人意。我对以红楼梦为材料的题颇有兴趣,想听听您的解析。
黄:也不要理解得过高。这“独创”“创新”“智慧”都是相对而言的。独创、创新在同年龄的考生当中相比较而言。不能要求像大作家、名写手那样“言前人之所未能言”。如果“言同龄人之所能言”就达标了,因为比起低于此年龄段的人来已然具有某种创新性。如果“言同龄人之所不能言”就达到优良水平了,堪称智慧了。当然,高考作文要求不算太高。一般只是要求自己能形成自己一个观点(论点),尔后加以比较充分的论证。决不是如同对高校研究生写作论文那样,要求产生一系列论见,加以全面深刻地阐述。
薛:您这么一解释倒是跟高考作文的评卷要求相一致。其关键就在于:比较充分地论证一个观点(论点)。材料作文相比之下,要求好像更高一些,因为关键的关键还在于:这观点又是考生自己独立地从命题人提供的材料里引出来的。
黄:关键的关键的关键就在这个“引”字。或称:提取;或称:抽取;或称:导出。
薛:当年,毛主席在文件里教干部写作论说文,开宗明义第一条:从材料引出观点。
黄:从形式逻辑学看,也就是抽象、概括。
薛:我懂了。那智慧学的所谓“转识成智”的“转成”,主要的方法也就是形式逻辑的抽象的方法与概括的方法啰。抽象是从事物诸多特性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具体地说,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概括是人脑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上去的过程。
黄:通常所谓的命题作文,给考生一个论点,意思是让学生加以论证。重点考论证能力。所谓材料作文,给学生一则或一组材料,那意思就是首先让学生“从材料引出观点”,重点考抽象能力。
薛:尔后,考生才有可能去论证自己的论点。这也就考了论证的能力。高考是是高等教育的选拔性考试。又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最后的终结性考试的基础上的。可以理解,考论证能力是基础教育的最后的终结性考试性质;考抽象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选拔性考试性质。
黄:赞成你的理解。所以,(给)材料作文的难度更高些,有利于成绩拉开差距(即考试的区分度更清晰),便于高校选拔。(给)论点作文难度低得多。当年我们批改业余高中的卷子,普遍水平不高,只要找得出论证过程就给予及格以上的分数。
薛:我明白了。今年命题人给出的材料取自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一段情节。内容较为复杂。学生“转识成智”、抽象活动难度较高,我看命题人有意先行抽象了一番:得出“移用”、“化用”、“独创”三概念。——可是,又自行降低了一点难度?
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又增加了难度。
薛:我又堕入五里雾中,不懂了。先生请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