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 陆首群
孙永杰先生在“新浪博客”上写了一篇《Linux:给你阳光你就灿烂》的文章,文中大量引用《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Lee
Gomes撰写的《Linux,厚积薄发?》文章中的大段评论,孙、G两文的主题是要阐述“Linux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两文的主要观点可归纳为:Linux成不了主流,根本不是Windows的对手;最近一股Linux风潮卷土重来,是一些人的宣传和炒作的结果;孙文似比G文更加充满冷嘲热讽(实不可取!)
我在本文中想谈几个问题与大家讨论:
1,为什么说Linux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操作系统?
从全球观点来看,在服务器领域,Linux技术已经成熟,Linux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已形成了相当规模,达到20%(Windows为65%),而且是年增长率最快的一种操作系统;Linux在互联网上更具优势,在高端系统,大量数据表明,Unix正在向Linux迁移;在移动通信嵌入式领域,以智能手机与无线PDA为例,Linux的市场份额为23.3%,高于微软Windows
Mobile的10.7%;只是在桌面领域,我们也坦认,Linux的市场占有率很低(1-3%),而Windows很高(90-94%),但这种状况预期将产生重大变化。所以从总体来看,我们认为,Linux已与Windows一起成为二元技术平台的主流操作系统;当然,我们也认承,以目前来看,Linux在桌面领域尚无条件成为主流操作系统;但有人以“Linux桌面不是主流系统”为由,转换为“Linux不是主流系统”,以及“Linux桌面或Linux永远发展不成主流系统”,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2,如何看待“Linux桌面”的突破与发展
我们一直说,微软Windows在桌面领域迄今一直处于“霸主”地位,Linux桌面要发展起来,需要突破三大障碍:(1)改变用户使用习惯,(2)取得大量驱动支持,(3)配置丰富的应用软件,目前,我们可以看到Linux桌面的很多突破性行动。
我们曾指出,近年来桌面Linux已开始走上大量实用阶段,Novell推出了Open
SuSE Linux桌面系统10.3(及SuSE Linux Enrerprise Desktop/SLED
10),Ubuntu发布Ubuntu
7.04,7.10Linux桌面系统,中科红旗即将推出“红旗Linux6.0”,Red
Hat/Fedora即将推出Fedora8桌面系统,这些新版本将使Linux桌面系统焕然一新。当然这只是应战Windows桌面系统的开始,还不能说Linux桌面已进入主流行列。
从Linux取得驱动支持来说,我曾在过去的文章中谈到印度TCS、INFOSYS等五大软件公司的谈话:“几乎所有驱动都是在印度写的,印度一年写一万多个驱动”,“我们可以为微软写驱动,当然也可为开源写驱动,我们可同时写两个版本”,目前这项工作已起动,估计一年左右基本可完成;我们还认为,中国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也可借鉴印度的经验。
关于开发、移植丰富的应用软件配置到“Linux桌面”平台上来的问题,我在过去的文章中也谈到:“Linux桌面”如何满足业务比较规范的专业用户的应用需要;谈到如何成功配置办公软件的问题;也谈到鼓励游戏软件(特别是主流游戏)开发商登上包括“Linux桌面”在内的“二元平台”的问题(大型游戏软件开发商“暴雪”就表示已开始这样作了)。总之,在“Linux桌面”平台上配置丰富的应用软件已有所进展。完全可期待,几年之后,“Linux桌面”三大障碍将有所突破,其市场占有率将有所提升,这时Linux将在全部领域(服务器、桌面、移动嵌入式、互联网、高端系统等)内成为主流操作系统。
3,关于文档互操作问题
几年前,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谈到文档互操作问题。文中说:“文档的互操作性可分为三个层次,即:(1)文件系统的互操作(体现在硬盘中的信息存储与读写,用户希望对文件具有长时间的存取能力),(2)文件(体现为信息,指文件或信息的规范、格式和标准),(3)应用程序(具有生成文件进行信息处理的功能)。”“对文件系统的互操作性来说,已解决了两个异构操作系统(如Linux或Windows)环境中生成的文件系统(即ext2/ext3或NTFS),可置于对方环境中读、写(中国人对此也作出了相应的贡献)”。
我当时也指出,这种文件系统互操作的效率并不高,至于G文和孙文对Ubuntu按此机理实行互操作的评说,我不清楚他们想说明什么问题,至于说“Ubuntu变成另一个Windows”,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其实,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相持三年后,微软终于接收欧盟关于反垄断的处罚,微软表示,将向欧盟及全球同行竞争者,开放应用技术接口(ATI)软件代码,为加速实现异构系统之间双向更高效率的互操作和应用程序软件的兼容性创造条件,这时竞争才最公平。
4,关于消肿问题
G文和孙文谈到Windows Vista(4GB存储容量)向计划中开发的Windows7/
Minwin(25MB存储容量)发展,采取消肿措施,以提高其灵巧安全性能,他们又指出:Ubuntu
Linux正在“Windows化”,变得臃肿起来。我不明白他们是在批评他们一向盲目辩护的Vista的“臃肿”呢?还是批评Ubuntu的“Windows
化”呢(这里Windows是否是“臃肿”的代名词)?有一点要指出,Windows的消肿计划应该是向Ubuntu学习的,我几年前在与Ubuntu创始人Mark
Shuttleworth讨论时就谈到(可见我发表的文章):Ubuntu桌面少而精,是在Debian丰富、繁杂软件平台的基础上经过剪裁、简化、消肿、再开发的成果。
顺便指出,Windows与Linux相比,其存储容量过大,过于臃肿,正是影响其性能发挥和优化的大敌。
5,
关于所谓Dell高层的谈话问题
G、孙两文中提到的所谓Dell高层似乎不屑于谈Dell
PCs与Linux(包括Novell、Ubuntu、中科红旗的“Linux桌面”)搞OEM预装,我觉得所谓Dell的谈话并不重要,也不必介意,关键是用户对Dell是否提出了需求和压力,Dell预装Linux是否有利于其竞争,以及Dell预装Linux是否确有其事?所签预装协议和数量是多少?价格又如何?这些都是关键。至于捕风捉影评论一通,毫无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