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华文化之《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2018-10-31 09:34:35)
标签:
道道德经德经上德不德 |
分类: 道德经 |
第 三 十 八 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译文:上德是人悟道后的自然体现却不自诩为德,所以才能真正体现道德根本;
原文: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译文:下德是人刻意压抑本性强行伪装的德行,所以其本质是无得。
原文: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译文:上德无所作为是因为自己没有目的;下德无所作为却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译文:上仁行仁爱之事是出于本心而没有特别目的;上义行仗义助人之事就有所图谋了。
原文: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译文:上礼施行繁文缛节人们都不愿意响应,所以只要强行要求别人执行。
原文: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译文:所以失去道的本质就会强调德行,失去了德行就会强调仁爱,失去了仁爱就会强调仗义,失去了仗义就会强调礼节。
原文: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译文:强调繁文缛节,必然是忠实诚信的社会风气已经败坏,这是社会混乱的开始。
原文: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译文:炫耀才识的人,是以道彰显于人,而这是愚昧无知的开始。
原文: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译文:大丈夫崇尚深厚内涵,鄙夷浅薄炫耀;
原文: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追求朴实,远离浮华。所以抛弃浅薄浮华,坚守厚重朴实。
此章为《道德经》“德经”开篇。
“道”为根,“德”为叶。道是深藏地下不可见的规律之根,德是迎风招展可见的行为表现之叶。故曰“内悟道而外显德”。
“德”不可学习,不可模仿。可学习感悟的是“道”,而模仿出来的德非上德,而是下德。何为“下德”?今谓之曰“伪君子”。
“道”为根,“德”为干,“仁”为枝,“义”为梢,“礼”为叶。故,道为本,礼为末。若舍本逐末,则乱之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