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老子道德经讲义连载(第十五章)

(2013-05-29 11:01:47)
标签:

转载

分类: 养养性
精妙!

道德经讲义 

 

第十五章

原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释: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老子就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就是古时候,或者是自古以来,好像《皇帝内经》喜欢上古、中古之类的。“古之善为士者”这个“士”就是有道之士,自古以来,或者从前那些有道之士。“微妙玄通”,哎呀,真的,他们的智慧是高深莫测,对万事万物无所不通,“玄通”,很有智慧。

 

夫不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我们就是因为“夫不唯不可识”,他们太高深莫测了,我们对他们的观察,确实很难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勉强,“强为之容”,我们勉强来描绘一下,“容”这里有形容的意思,或者描绘一下。然后接下来就是用那个排比句,“豫”、“犹”、“俨”,我们说做事犹犹豫豫,其实我们做事犹豫的时候是在干什么?犹豫什么?是在思考,到底对还是错?是进还是要退?

 

豫兮若冬涉川  “冬”是什么意思?“冬”是冬天。“川”是什么?“川”是河啊。北方的河到冬天很多会结冰,但是有些冰结得厚,有些冰结得薄,结得薄就如履薄冰,那不小心掉下水那没命的。所以“豫兮若冬涉川”,冬天走过河,他怎么走过河?结冰嘛,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如履薄冰,走一步要站稳一步,小心谨慎。这里就是做事不能冒进,就说那些有道之士啊,他们做事都很谨慎,他们都会冷静地去观察,仔细地去计划。

 

犹兮若畏四邻  “四邻”,“四”就是东南西北,就是周边,“邻”就是邻居。这邻居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邻居,对国家来说是邻国。也就是周边虎视眈眈,你要小心,一步搞错了,整局都乱了。就是思考问题“犹兮若畏四邻”,这个“畏”是畏惧,“四邻”就是周边的一切。所以说他做什么事情,他会很认真地考虑周边的情况。

 

俨兮其若客  “俨兮”就是举止端正,就是说外边要怎么修饰、装扮,就是说举止还是很谨慎的,好像去做客。我们做客一定要尊敬主人,客随主便,千万不要喧宾夺主。如果我们平时大大咧咧,做事老大粗,喧宾夺主,他们就没办法理解这个“俨兮其若客”,那就不理解了。我们一般有点修养的去做客都会循规蹈矩,做什么事情就是循规蹈矩,不要乱来。

 

涣兮其若凌释  关键就是“凌”,我去查过字典,也叫做冰,古代通这个冰,“凌释”就是冰融化了。冰融化变成什么?变成水了。“涣”就有点松散的意思。老子就怕我们前边,“俨兮其若客”,就说我们为人处世要循规蹈矩,要谨慎从事。但是也不要变成太过束手束脚,太过拘束了,它要反过来,就说你要很自然,虽然循规蹈矩,但是也要从容自然,如冰融化成水一样,没有那个很拘泥、很执着的现象。

 

敦兮其若朴  “敦”,敦厚,就是人很实在、很坦诚,“朴”就是朴素,就是很自然、很天然。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要做到实实在在,不要太过装腔作势,是这意思。联系起来,我们像做客那样规规矩矩,但是并不是装腔作势。我们虽然规规矩矩,但又不会说拘拘泥泥,拘拘束束,也就一种很自然的行为,端正、自然、诚实。老子怕我们听不懂,拼命从不同角度给我们说清楚。

 

旷兮其若谷  “旷”,旷野。“谷”,山谷。也就是要有一种心胸开阔的那种气度,又要自然,又不要拘拘束束,要有心胸开阔气度。人家才一看,气度不凡,但人又很随和、很自然,行为又很端正。

 

混兮其若浊  这两个字,一个是“混”,一个是“浊”。“混”,我们说混凝土,水、沙、水泥、石头混在一起。“浊”就是浊水,这个泥土和水混在一起就好像,最好当然就是水乳交融,牛奶倒在水里边,就能够混得非常均匀,泥土还不那么均匀,但总是还是能够混在一起。也就是和周边的环境,周边的一切人能够打成一片,不会那么孤立,不会那么另类。

 

澹兮其若海  这个“澹”就是一种很安详的状态。大海,海上无风三尺浪,但是你要知道海有多深呢?是不是啊?三尺浪算什么,也就是表明的一些动态的变化,但是下面还是很深邃、很平稳,要像大海一样。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的流露,不管是热情还是严肃,但是这一切都不会使他失去内心安稳、安详那种宽广气度。

 

飂兮若无止  这里就是一种动态了,就是他需要有所表现的时候。“若无止”就是他不会有一些,好像有一些人做事很不自然,老是有点卡壳等等。他这个就是有点浑然一体,没有什么障碍,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洋洋洒洒或者潇潇洒洒。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孰能”,这个“孰”就是提问,就是什么情况下他需要由动而静?什么情况下他需要由静而动?好像说去到什么地方他需要创造,这个觉得需要将这个周边这个气氛带动成什么样子才是最好的,该动的会使他慢慢地动,该静的会使他慢慢地静,也就是不会搞错方向。

 

保此道者,不欲盈  这里最关键就是“欲盈”,“欲”就是欲望,“盈”就是满。老子用“欲盈”来形容,他的意思差不多就是自我膨胀。我们读古人的著作,古人的智慧,称得上古圣先贤,他的智慧都是很圆满的。我们上一章他最后就“道纪”,也就是说道的表现形式。这一章就说那些悟道的人,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表现。也就是悟道的人他不会“欲盈”,也就是不会自我膨胀,也就是不会对某些欲望过度地执着。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最关键是“蔽而新成”,“蔽”就是不好。有一个成语叫敝扫自珍,就是自己破烂的扫帚自己还很珍惜,就是有点墨守成规,抱残守缺。“蔽而新成”其实就是推陈出新,或者是在,“蔽”就是不好的情况,或者是不好的环境。也就是说这些不“欲盈”,不会自我膨胀,“保此道者”。“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这段话分为三个段落,“保此道者”,“欲盈”,然后就“蔽而新成”。也就说能够按遵守大道规律的人,他不会有过度的欲望,也就说不会有自我膨胀。因为他不会自我膨胀,他常常还能够发现新的空间,创造新的成就。

 

所以总结起来,这个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它就是告诉我们:自古以来,那些有道之士,他们真的是高深莫测,智慧无边。他们的行为就是都很谨慎,但是虽然他们谨慎但又不拘泥。他们又善于发现新的天地,他们不会自我膨胀。也就说他们能够认真地观察,善于发现新的天地,因此他们能够不断地有新的成就。谢谢大家。

0

前一篇:清新的早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