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产品策划需要的基本素养

(2007-02-28 10:53:17)
作为一个产品策划需要的基本素养,总结下来大致包括这几个方面
    1)体验与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力,搜寻信息,捕捉热点的能力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业界尤其重要。除了定期定量地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业内动态,学习最新热点产品之外,还非常需要总结与思考。这就意味着,在你花时间花精力去了解去体验各种互联网产品,浏览各种中英文网站,掌握某些新产品,新技术之外,你更应该学会总结。所以每次把新体验到的东东记录下来,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如果要写具备价值的新产品体验报告,那么最好很清晰地阐述:
这个东东是什么用途,目标人群是哪些,使用流程怎样,对业界有无造成很大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研究思考它设计理念的赢利模式(并且判断这样的赢利模式是否可行,是否能成功)。基于这些,你还可以用现有的材料分析预测未来的前景与发展趋势。    
 
    2)商业思维,或者说是利益驱动的赢利思维。
 
    做企业不是搞研究所,没有赢利大家日子都不会好过。思考赢利不是什么邪恶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是抛弃了用户利益去考虑商业营利那么只有死路一条。在一个机构(特别是互联网机构)成立的初期,赢利通常是件困难的事情。那么不妨暂缓"赚钱"这个问题,先把"人气"搞定。人气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网站的点击量、访问量或者注册用户数之类的硬性指标。我的理解,人气最要紧的是产品本身的"魅力指数"。这个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否足够突出?是否足够吸引人来看来玩?是否能令新客留下,老客回头? 
 
    互联网始终都是"买方市场",而且是"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市场,产品力是让你脱颖而出重要的武器。也许这个结论武断了点,但这确是互联网不争的事实:没有产品力就没有商业效应,没有效应一切市场推广都是很难奏效的。所以,这里说的"商业思维"其实就是产品设计的"魅力指数"。时刻想着这个东东能不能吸引人,这个东东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魅力怎么样。然后,重拳出击。(有关魅力设计的问题,这个和竞争策略有关,也和营销手段有关。很多案例都昭示着产品魅力其实是可以用心经营出来的,我会在以后的章节中单独讨论这个问题) 
 
    3)细节模拟的耐心与定力。
 
      细节模拟是集成了产品策划的商业思维而来。当然这一环节可以与网页设计师(专业UI设计师)协同完成。很多“涉行未深”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个环节有疏忽。很多情况下,一方面没有意识到这个环节的关键价值,另一方面因为觉得应该专门用一个从事设计专业的人员来完成这个工作。但其实一步一步的细节模拟也是基本功积累的过程。基本功打不牢靠是件很可怕的事,轻视之它无疑也是在轻视自己。
 
    4)沟通与说服的能力。
       沟通对象A:策划团队与领导层。
       沟通对象B:软件工程团队、平面设计师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沟通对象C:编辑、市场、客服等运营部门。
      首先自己心里要清晰准确地把握这个东东是怎么回事,它的来龙去脉以及它的运行流程。一定要非常非常清楚,最好是烂熟于心,并且抱定必死的决心维护它的权威性。
       其次要掌握沟通的方法和技巧。用对方最能接受的方式去沟通,如果实在讲不清道理或者对方始终都不能接受,那么最好坐定下来,跟他慢慢讨论,也许对方的确有更好的方案。如果对方只是觉得不赞同,却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那么只有通过任务逼迫他。因为一个团队里面最最紧要的时间和执行力。与其无谓争论下去,不如先做了再说。 
      还需要补充的一点,程序员始终都是人,偶尔也会有人的通病与弱点。比如说有点点爱面子,有点点小任性,有点点不讲理。作为非纯粹技术人员的策划来说,如果直来直去不给面子,说不准对方会认定你不谦虚,不恭敬,不好沟通。所以有的时候,工作(特别与中国人在一起工作)不能总是就事论事,多考虑一些感情因素,所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有的时候更能达到好的沟通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