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信任开始
晚上七点钟,上初三的刘裕安背着书包匆匆回家。
一进门,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又去打篮球了,难道你不知道自己已经上初三了?”
刘裕安不满地瞅了妈妈一眼:“我除了打篮球就不兴做点别的事情了?”
“你……”一场家庭冷战拉开了序幕。
这样的画面在当前许多现代家庭里经常上演。家长和子女之间缺乏信任是造成相互沟通的第一障碍,而要取得相互的信任,父母的榜样力量肯定是第一位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爸爸陪两岁的儿子玩皮球,时间久了爸爸不想玩了,他就告诉孩子皮球被他放在火炉里烧掉了。孩子哭着要皮球,爸爸说过一会儿皮球就会自己从火炉里跑出来的。过了没有多大功夫,爸爸看见儿子把自己的帽子放进了火炉里,并且笑嘻嘻地告诉他:“爸爸,您的帽子和皮球一会儿会一起从火炉里跑出来的!”
……
这是上幼儿园的孩子对父母的信任。
到了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又有多少孩子希望父母能够兑现他们的承诺。
“妈妈,今天学校开运动会,您去给我加油吧!”“没有问题,我会准时出现在你们的运动场上。”
“爸爸,请您帮我在淘宝网上注册一个用户名,我想学习网上购物,好吗?”“好的,小菜一碟。”
答应给女儿“加油”的时间被加班占用了;答应给儿子注册的时间被应筹挤掉了。可悲的是家长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合理的解释——我的事情重要还是你的事情重要!更可悲的是这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感交流环境中还有多少孩子能够一直坚持相信经常失信的家长?还有什么事情比失去天使般的孩子的信任可怕!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经常失信于孩子的家长却偏偏对孩子产生信任危机,像刘裕安的妈妈一样的家长为数很多。
“爸爸,老师号召我们帮助患了白血病的同学,我想用我的压岁钱交上50元,您看可以吗?”“怎么又要交钱?你不会又是耍什么花招拿钱去打游戏吧……”
“妈妈,李卫因为有病耽误了两天的功课,老师要我和几个同学放学以后帮他补习补习,我可能要回来得晚一会儿。”“非得你去帮助他,又不知道想到哪里去玩,找个理由骗我……”
说这些话的家长不知道,这些在家长看来也许是微不足道的语言对孩子形成的深刻伤害会造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它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变成一道坚固的围墙横亘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到那时候,拆掉围墙沟通心灵就绝非易事了。
我相信,在每一位父母的心里,都为自己的孩子设计了美好的未来。他们多么希望孩子像走在T型台上的模特一样两眼直往前看,一直达到理想的彼岸。然而,这些家长忽视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不是机器,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要想把父母的愿望变为孩子的实践必须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让他愉快地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安排,并且兴趣盎然地承载你的理想。这中间需要父母花费多少心血,付出多少代价真是难以计数!假如孩子连对父母的起码信任也没有,他又如何可能心甘情愿地沿着设计一直走下去?话说回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孩子的言行一直持怀疑态度,又怎么可能给孩子及时地肯定和鼓励,怎么可能给孩子提供优良的成长环境,使之健康向上地蓬勃发展?
在相互信任这个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多不胜数。就拿孩子写日记这件事情来说吧,不信任孩子的家长背着孩子偷看她的日记,结果弄得天翻地覆。而信任孩子的家长不但给孩子买了日记本,还在本子的扉页上写了这样几句话: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应该有属于你的秘密了。买这个日记本送给你一方面是为了祝贺你的长大,同时也是为了给你提供一个练笔的平台。我知道,我想做文学家的梦想有可能被我的女儿实现。
两相比较,差异甚大,结果自然大相径庭。哪种方法值得效仿不言而喻。
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在相互信任这个问题上,我坚信,家长的榜样力量是无穷的。取得孩子充分信任并且给孩子充分信任的家庭里一定会天天充满了欢声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