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的不同注解
(2013-06-14 12:52:31)
标签:
五常传统文化杂谈 |
分类: 先行者说易 |
孔子根据对自然界动物的观察,提出了仁、义、礼、智、信。
子曰:布谷哺乳;乌鸦反哺,仁也。
子曰:鹿鸣食,义也。
子曰:羊羔跪乳;马不肆母,礼也。
子曰:娇兔三窟蜂织窝,智也。
子曰:公鸡打鸣雁南飞,信也。
【白话文解析】:子曰:布谷哺乳;乌鸦反哺,仁也。布谷是一种鸟,芒种前后,几乎昼夜都能听到它那宏亮的叫声,叫声为“布谷布谷!布谷布谷!”,使人产生“快快割麦!快快割麦!”、“快快播谷!快快播谷!”的联想,所以俗称布谷鸟。布谷鸟在雏鸟刚出生时,布谷鸟会寻找食物来喂养小布谷鸟直到小鸟能自食其力。其实“哺乳”存在大多数的动物当中,孔子只所以以布谷鸟为例,是因为当时社会农民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就知道春回大地该播种了,这个特殊原因。而乌鸦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动物,这种鸟在母鸟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鸟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其子女就四处寻找可口的食物,嘴对嘴地喂到母鸟的口中,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现在,人们觉得乌鸦是一种不吉祥的鸟,对乌鸦没什么好感,其实乌鸦是仁鸟,孔子儒学中提出的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人类思想美德源于乌鸦。仁的概念包含布谷哺乳、乌鸦反哺双重含义,列为儒家五常之首。子曰:鹿鸣食,义也。小鹿经常独自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去寻找食物和水源,当它发现食物和水源后,会鸣叫以呼唤同伴一起来分享。子曰:羊羔跪乳;马不肆母,礼也。小羊羔在喝母乳的时候,常前面两只腿跪下,中国把下跪作为最高礼节就是源于羊羔跪乳。马不肆母,肆是通假字,为交配之意。所有的动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乱伦现象,只有小公马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和生自己的母马发生交配行为。至于子曰:娇兔三窟蜂织窝,智也。子曰:公鸡打鸣雁南飞,信也。比较接近现代白话文,大家从字面意思基本就能明白其含义,就不一一进行解析了。
“仁”是指同情、关心和爱护这样的心态,即“仁爱”之心。“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这样的气节,即“正义之气”。“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这样的规矩,即“礼仪之规”。“智”是指辨是非、明善恶和知己识人的能力,即“智谋之力”。“信”是指诚实守信、坚定可靠、相互信赖这样的品行,即“诚信之品”。
“仁”者人也,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孔子说:“仁者爱人”,“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换句话说,仁之与否,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无关,在任何社会阶层,都可以做一个好人。他还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义”者宜也,也就是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的是非观念和行为准则。“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进一步阐述了“义”,董仲舒最终将“义”说透了。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所分辨的必在是非,小人所分辨的必在利害。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也就是说,答应的东西不见得要做得到,从事的事业不见得要有结果,只有“义”才是最终的标准。董仲舒说:“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则把“义”的原则表达得更加简练,不过也把义和利,道和功分割开来,最终在近代遭到人们的攻击。“礼”者体也,进退周旋而得其体。礼在中国古代是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作为道德规范,它是国家领导者和贵族等一切行为的标准和要求。作为等级制度的“礼”,强调的是“名位”,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作为伦理道德的“礼”,强调的是“得体”,包括孝、慈、恭、顺、敬,等等。“智”者知也,其本意是对道德规范的认知。首先把“智”视为道德规范、道德品质或道德情操来使用的,是孔子。他把“智”与“仁”、“勇”两个道德规范并举,定位为君子之道,即所谓“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而孟子从行为的节制和形式的修饰、道德的认知和意志的保障等意义上确立了礼与智在道德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位置。“信”者诚也,其本意为无欺、守诺、践约。虽然加入“五常”的时间最晚,但是早在孔子就有所论述。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先去哪个?”子曰:“去兵。”子贡接着问:“如果不得已还得去掉一项,去哪个?”子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老夫子的确是高人,他知道一个国家光有吃的、有士兵还不行,没有信用就会最终遭灭亡。由此谈到人,有知识和有力量还不行,没有信用就会最终遭唾弃。
三、五常易解
“仁义礼智信”之“五常”,与“金木水火土”之“五行”和“心肺肝脾肾”之“五脏”联系起来,开辟了不同领域的探索,既丰富了本学科的内容,也丰富了他学科的内容。汉儒董仲舒就把五行和五德对应起来,以木为仁,火为礼,土为信,金为义,水为智。以木为仁,是取木的生机勃发的含义;火为礼,是取火的光华灿烂的含义;土为信,是取土的宽厚诚笃的含义;金为义,是取金的坚贞锋利的含义;水为智,是取水的随物赋形的含义。一人身上,如果同时兼备五种德性并恰当运用,就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地,这是中国人所推崇的最理想的人格状态。中医也讲究这种对应,仁对应的五行是木,对应的五脏是肝。仁慈就会养肝,肝血就会通畅,气脉好就会长寿。义对应的五行是金,对应的五脏是肺。肺气足则义气足,肺气足则敢担当。礼对应的五行是火,对应的五脏是心。心正则位正,心正则向上,心正则欢喜。智对应的五行是水,对应的五脏是肾。智慧来自于学习,智慧来自于谦卑,因此肾开窍于耳。信对应五行是土,对应的五脏是脾。“人无信不立”,信己者信人,信人则不计较,吃的香,睡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