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

标签:
《喜宴》李安苏牧 |
分类: 苏牧看电影 |
《喜宴》的主题是写东、西方文化的撞击。李安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在影片的最后,对文化作出过于人为的判评。他使用的是电影的细节。这种细节似乎什么没说,其实是什么都说了。当然,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是细节的表现。
“师长举起了双手”,这是戏剧冲突异常强烈的事件。“举手”对于军人来讲,无疑就等于“投降”。所以“举手”是军人的奇耻大辱。就像我们常说的:“军人可以掉脑袋,但是,不能举手(投降)。”李安显然不愿意如此直白地指出父亲的投降。
首先,李安为“举手”事件安排了一个叙事的契机:“机场安检”。机场安检中,每个乘客都必须举起双手,接受保安人员的检查。所以,这里,你可以说师长是在“举手”,也可使说,师长是在接受安检
其次,李安使用了父亲较远的景别。
最重要的是,李安采用了父亲的背面角度。李安没有在父亲的正面,让我们看到父亲的脸,看到父亲痛苦的面部表情。
这是李安的聪明,这是艺术境界上的“举重若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