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音乐剧来到中国

标签:
《荣誉》 |
分类: 《荣誉》 |
一、经典!15项大奖收入囊中:
诞生于1980年的《名扬四海》原是改编自其同名电影,而且颇受年轻观众的欢迎,不但是欧美校园青春歌舞剧的开山始祖,更是经历了30年大浪淘沙而仍然屹立不倒的传世之作。继1980年《名扬四海》取得非凡的票房成绩之后,其电影本身以及改编作品相继赢得了2项奥斯卡大奖、4项金球奖、9项艾美奖,以及之后的2项奥利弗大奖提名。在英国,音乐剧《名扬四海》长演不衰,至2006年底票房收入达5千6百万英镑。其主题歌“名扬四海(Fame)”也被改编成众多舞曲版本,在全球各国广为熟知。《名扬四海》不但能让青少年疯狂,更能使老少共舞,是被专业领域以最高奖项认可的经典之作,其地位在同类艺术作品中可以说很难再被超越。
二、热闹!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名扬四海》以其劲舞靓歌而闻名,然而除了令人热血沸腾的流行歌舞之外,《名扬四海》还将把各种表演艺术以生动热闹的形式展现在大舞台上。美国娱乐界权威杂志《综艺VARIETY》评论道:“《名扬四海》充满动感与活力,是一部极具娱乐性的演出!”
表演艺术高中的每位学生必须精通各项表演技能,如戏剧、声乐、舞蹈与乐器等,由于《名扬四海》是一部表现艺术高中生活的音乐剧,因此剧中演员们必须使出十八般武艺来,秀给观众看。届时,观众们将能欣赏到学生们参加海选面试的才艺展示、老师们的专业教学场景、以及学生们刻苦练习技能以及准备毕业演出的如火如荼,可以说是演艺圈培训营的幕后大揭秘。《名扬四海》的可看性高,想必观众定能大饱眼福。
三、深刻!年轻人追逐梦想的警示录:
我们所常见的青春歌舞剧,往往是讲述年轻人认识自我、突破自我的故事,而《名扬四海》则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年轻人在突破自我后如何了解与适应身外的世界、并朝理想迈进的过程,可以说是对于人生定位来说最为关键的一次蜕变。在艺术高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在欢笑、泪水、挣扎、痛苦的洗礼中成长,最后感悟到成功的真谛。
四、真实!故事原型有血有肉:
《名扬四海》的并不是凭空杜撰的作品,而是根据发生在纽约著名艺术高中的真实故事而改编的。这所学校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所由政府资助的艺术类院校,招生标准仅为学生的超凡天赋,与家庭、民族、和种族无关。学生一旦被选上,学费全免。这个独特的理想激发了《名扬四海》创作人大卫?迪?施华的创作灵感,他决定以这个高中为背景写一个故事,讲述这群刚开始在艺术上展露头角的年轻人的经历。他说:“我一直以来都坚信,在一个理想的社会里,有机会能够走出你自己成长的小圈子,去一个专业学校学习一门你所擅长的东西,能够为你在一个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生存,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卫?迪?施华将他的想法纪录下来,这就是《名扬四海》的雏形。这个雏形渐渐发展壮大,直至成为今天的经典之作。
五、国际!载歌载舞走遍25国:
《名扬四海》可谓是同类音乐剧作品中足迹遍布最多国家的演出。该剧凭其贴近大众口味的剧风、以及没有时空界限的主题,分别在英国、美国、法国、葡萄牙、德国、奥地利、荷兰、意大利、韩国、南亚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进行了巡演,并且分别在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瑞典、瑞士、捷克、波兰、墨西哥、挪威、委内瑞拉、匈牙利、芬兰、伊斯坦尼亚、冰岛、南非、以及丹麦进行了长期的驻场演出。2008年底,美国倪德伦公司还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共同制作了《名扬四海》的中文版,作为中戏学生的毕业大戏,好评如潮。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语言,却获得了同样的热烈反响。
大卫-迪-施华一直以来都梦想着可以用各种语言演出《名扬四海》。“每次都是不一样的体验,” 大卫?迪?施华说,“在舞台上,一旦你创造了一个雏形,它就会不断成长和进化。它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当毕业班的学生齐声合唱《期待明天》的时候,观众都会被深深感动,当他们走出剧院时,都会重新开始相信―我们可以改变世界。” 如今《名扬四海》的英文原版演出终于也将登陆中国,让中国的观众们亲身体验改变世界的感动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