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演员(2)
记者:“对日本人是怎么个腌法?”
姜文:“那我就更不客气了。这些日本人其实不知道抗战时他们祖宗那股操蛋劲儿。人来之前,我就跟制片主任说,
咱改改以前的臭毛病, 别又是外宾、外籍演员什么的,
不是。来了就是干活的,尤其是日本人。我说我去日本的时候,
提前半个月就给我发个日程表。我就特别纳闷, 这半个月能按个来吗?
结果我到那儿, 从开始到结束, 全按表上的计划来,
分秒都不差。所以我也算计好了, 等日本人一来, 下了飞机,连问好都免了,
一人发张纸, 半个月日程表, 然后上车、吃饭, 吃完了直接拉剧组去,
跟所有人一样, 一块吃, 吃完了睡。第二天早起, 剃头,
剃完头都运到兵营去, 上那儿军训, 稍息、立正、扛枪什么的,
什么都学。我每人发套衣服, 连兜挡布都发给他们,
全照日本鬼子那会儿做的。

我得说这日本人是好较劲, 开始军训, 教官说,
今儿你们站半个小时,这小队长──也是我出发前任命的,
二十多日本兵都归他管──就站出来了, 说我们站1 个小时。就这股劲儿,
你让他站1 小时, 他就站俩小时。旁边咱们武警一块训练, 喊号子,
他们自个就合计, 咱们得比他们声大。好,我去看他们,
一听嗓子全他妈喊破了。还有好几个瘸了, 一问才知道, 练扛枪上肩,
枪往下放的时候, 枪托往地上一砸, 跺到小脚趾头上了,
就这么还练。”?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演员的具体评价上,
夏雨之外, 我认为表演最好的是宁静,
此外是刘忆苦的扮演者耿乐和于北蓓的扮演者陶虹。或者说:
他们的表演不仅是准确, 而是有光芒。特别是宁静。
有一点毋庸置疑:
无论是夏雨、宁静、耿乐还是陶虹,《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他们表演生涯中最优秀的作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
这些演员之后的表演, 与《阳光灿烂的日子》相距甚大。我们不禁感慨:
同样一个演员, 在不同导演的作品中会有如此大的反差。这里有导演的原因,
也有演员自己的原因。
不知该怎样表述我的心情: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成就了夏雨、宁静、耿乐和陶虹。同时,
《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是他们在表演艺术上终生不可超越的作品。
最后关于演员的问题是,
要有严肃公平的态度, 一切必须从影片大局出发,
必要的时候要能够忍痛割爱。
《阳光》剧本中有三个马小军。幼年马小军,
少年马小军, 中年马小军。其中,
中年马小军角色的分量不轻。而中年马小军的扮演者恰恰是主宰着演员生杀大权的影片导演──姜文本人。
但是,
在影片后期剪辑的时候,
当姜文觉得自己扮演的中年马小军的表演有问题的时候,
他毅然决然地砍掉了自己绝大部分的戏。
原剧本很长,
就是说有了三个马小军, 最后影片剪出来有4
个多小时。我觉得我演得并不好,一拍到现实, 90 年代, 感觉就不好,
拍哪儿哪儿不对, 所以最后我的戏差不多都剪掉了。?
这里我们且不评论作为公认的中国电影影帝的姜文在片中“中年马小军”的表演是否“有问题”。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姜文对待电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很难想像在中国或者世界的其他地方,
还有一位导演( 演员) 会这样残酷、公正地对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