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视听语言(20)—剪辑F

(2007-07-26 08:41:34)
标签:

电影视听语言

电影剪辑

《荣誉》修订版

苏牧

分类: 电影书目、拉片片目、视听语言

    《母女情》(色彩作业)

 

教师评语:

 

    1、这是一个优秀的作业。

    何为艺术?这是每个学习艺术、包括从事艺术创作的人,经常考虑的问题。

    《母女情》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作品。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为何让我们激动?

    ① 、细节:

    A、舞蹈练功房内,女老师手举一根小竹棍,她一边走,一边用小竹棍不时地点着学跳舞的女孩的胸、小腹、腿和臀部……

    B、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小芸坐在妈妈的身边,她不时用眼角溜着妈妈。

    C、小姑娘小芸一边弹琴,一边不停地动着身体。坐在小芸身后的妈妈,用手扳住了女儿的身体。小芸不动了,直挺着身体弹琴。

    D、走廊内,小芸和妈妈并排走着。妈妈把水递给小芸。口渴的小芸大口地喝水。妈妈把蓝色毛衣披到小芸的身上。

 

    ② 、情感:

    A、小芸在弹琴,妈妈坐在小芸的身后。妈妈穿上了一件蓝色毛衣。

小芸的旁白:“不知从哪天开始,妈妈穿上了这件蓝毛衣。它是什么时候买的,妈妈穿它还挺好看的。也许过不了几天,这件毛衣就是我的了……”

    B、舞蹈课结束后,女孩们一边擦汗,一边去拿自己的衣服和毛巾。舞蹈老师走出练功房后,练功房的门打开着。

    镜头21、近景(跟移)小芸走向墙边去拿自己的衣服。小芸一边走一边擦着汗水。小芸直觉中意识到了什么,小芸停住了脚步。小芸把头转向门口。

    镜头22、全景妈妈站在门口。

    镜头23、近景小芸静静地站着。

    小芸自言自语地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小芸本来去拿衣服,小芸的直觉中,妈妈就站在门口。小芸看到了妈妈,小芸在心中轻轻叫了一声:“妈妈”。

    “直觉”是什么?“直觉”到底是怎么回事?怎样才会有“直觉”?是因为妈妈是小芸的妈妈,小芸是妈妈的女儿,才会有“直觉”么?

    小芸在心中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声音那么小,对喽,是“自言自语”。妈妈会听到女儿在心中叫自己么?

    小芸在心中轻轻地叫了一声:“妈妈”。这个细节是会让人落泪的。 

 

    ③ 、立意与主题:

    作品首先如教师作业题目所要求,写了女孩小芸与妈妈母女间相依为命的情谊(母女情)。

    但是,这并不是这个作品的精彩、深刻、独到之处。

    作品表面上是写母女间的相依为命。但是,实际上是写女儿对妈妈的继承。当然,不是生命的继承,而是精神的继承。

    妈妈是一个有志气的、坚强的妈妈(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教育女儿)。可是,女儿比妈妈更有志气,女儿比妈妈更加坚强。

    镜头6、中景小芸:“妈妈,钢琴和跳舞我都会学好的!”

    镜头7、近景妈妈凝视着小芸。

    镜头8、特写小芸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女儿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女儿不愧是妈妈的女儿!

    我们再回到上面“何为艺术”的问题。何为艺术?艺术不是精雕细琢地编织和营造,艺术是挖掘自己真实的情感,艺术是表现自己铭心刻骨的生命的体验。

 

    2、电影化:

    作品中的细节、情感、主题都是电影化的。或者说,作品中的视听语言不是贴在作品上面的“皮”,视听语言是融在作品的骨子里的。

除了上面举过的例子外,还有:

    ①、色彩:

小芸的演变是色彩的转变,小芸的练功服由深蓝色到奶黄色。深色是沉重、压抑的颜色。色彩的由深至浅,表现了小芸心境的变化。

    妈妈的演变也是由色彩完成的。开始时,妈妈的毛衣是蓝色的。后来,妈妈毛衣变成了紫红色。红色是情感的颜色,红色是爱情的颜色。红色不仅表现了妈妈的变化,红色还表现了妈妈的爱情。

    镜头32、全景—近景(推)妈妈坐在下面的观众席中。妈妈穿了一件漂亮的紫色毛衣。妈妈激动地看着台上的女儿。

    小芸的旁白:“妈妈今天真漂亮。妈妈穿的那件漂亮的毛衣,是爸爸生前送给她的……”

    紫红色的毛衣是爸爸生前送给妈妈的。女儿获奖了,爸爸好像也来了。

 

    ②、特写:

    A、

    镜头8、特写小芸目光定定地看着妈妈。

     你看到小芸的“定定地”目光了么?!

    B、

    镜头3、特写—特写(移,正面—背面)小芸的脸的正面。小芸的脸上闪烁着汗珠。

    镜头从小芸的脸缓慢移到小芸的背面脖子。小芸的头发从脖根处向上盘起。金色的阳光下,可以看到小芸柔软、卷曲的黄色的胎毛。

    特写表现小芸的小,特写表现小芸的让人心疼的可爱。我们不禁感叹:电影中的特写,会将一个女孩的可爱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

 

    ③、景深

    镜头4、小全(景深镜头)妈妈面无表情地看着手中的录取通知书。小云坐在景深深处。前景的妈妈清楚,后景的小芸模糊。焦距从妈妈过渡的小芸,小芸变得清楚了。小芸不时用眼角溜着妈妈。

    这个景深镜头中,不仅表现了妈妈看通知书的事件,以及妈妈、女儿两个人物此时此刻的微妙关系。更重要的是,妈妈清晰区与女儿模糊区的相互置换,女儿的刻画生动有趣,呼之欲出,如在面前。当然,非镜头组接的一个镜头的景深中,还有妈妈和女儿的深刻联系。

 

    ④、光:

    镜头11、全景(叠)太阳直射入屋内,地板上泛着刺眼的白光。单调的舞蹈伴奏音乐中,十几个女孩在跳舞。小芸在女孩中间跳舞。

    这是“光”么?

    一位知情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一在城里看到甘蔗,就不由肩膀疼。(他插队时天天背甘蔗。)

    我已经不敢看“地板上泛着刺眼的白光。”了。它会让我想起小芸的。“光”的力量就是这么强大。 

 

    ⑤、色彩、特写、升格:

    镜头36、特写叠(升格)

    镜子:镜子中,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作品最后,用特写、红色和升格镜头,来讴歌、渲染作品的主题。

    “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⑥、镜子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出现了镜子。镜子的出现意味深长。

    开头:

     镜头2、小全(景深镜头)镜子:镜子中的小芸,焦距由虚到实。女孩小芸站在镜子边上。小芸个子矮矮的,年龄显得特别小。小芸不停地摆动着腿和胳膊。

    镜中世界与镜外世界是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一个浪漫;一个具体,一个虚幻;一个生活,一个艺术。那么,小芸呢?小芸是在两个世界中穿行。

    结尾:

    镜头36、特写叠(升格)

    镜子:镜子中,一双真丝制成的、鲜红的红舞鞋,象一簇燃烧的火焰在旋转。

    焦距由实到虚。

    淡出。

    作品结尾,镜子与其它元素相配合,使作品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完-

                          ——摘自《荣誉》修订版  苏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