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视听语言(15)—剪辑A

(2007-04-16 16:33:24)
标签:

电影视听语言

分类: 电影书目、拉片片目、视听语言

第三章、电影艺术的剪辑

思考题:

①、选一段具有剪辑意识的电影剧本,谈如何理解剪辑应该体现在剧本阶段?

②、剪辑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③、何为剪接点?

④、何为连接镜头?何为穿插镜头?

⑤、何为假想轴线?何为真假反打?

⑤、连接好前后两个镜头,应该注意做到哪些内容?

⑥、何为蒙太奇句子?

⑦、电影剪辑的步骤是什么?

⑥、剪辑在电影中有何作用?

⑦、创作中如何处理剪辑元素?

 

我们知道:一部电影的完成包括三个阶段:剧本阶段,拍摄阶段,剪辑阶段。

A、剧本阶段:用文字描绘出的未来影片视、听形象的蓝图。

B、拍摄阶段:根据电影剧本拍摄出、录制出一系列影像和声音的素材。

C、剪辑阶段:将影像素材和声音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后,创造性地把它们组接成一部电影。

许多人讲“电影是剪接台上的艺术”,颇有道理。若有过分夸大剪辑的作用之嫌,那么,我们可以把剪辑称之为“电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再创作。”

 

一、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

1、声带剪辑:将录制的大量的声音素材进行筛选后,按照影片总体构思的要求,将这些声音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

由于声音的录制方式的不同,声带剪辑的方式也不同。

①、先期录音的声带大都是比较完整的乐段或唱段。故这种声带的剪辑是在影像的拍摄完毕之后,按照音乐的长短来剪辑影像。

②、同期录音的声带与影像是一致的、对形的,故这种声带的剪辑应该是声音与影像同时一起进行剪辑。

③、后期配音通常是在影像基本剪完确定之后,再来配制声音。

 

2、影像剪辑:将拍摄出来的大量影像素材进行筛选后,按照影片总体构思的要求,将这些影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接起来。

影像剪辑是电影剪辑中的主要内容和最重要部分。下面我们讲述的基本上都是影像剪辑的内容。

 

二、影像剪辑的几个术语

1、剪接点:上个镜头与下个镜头中间的那个交接点。好的剪接点能使前后的镜头衔接自然流畅。寻找好的剪接点,是电影剪辑的主要内容之一。(后面我们要具体讲如何接好前后两个镜头)

 

2、光学技巧剪辑:

通过光学印片方法和其它方法的特殊处理,连接前后两个镜头。如:

①、淡入、淡出(渐显、渐隐):

淡入:镜头由全暗到渐渐显露,直至完全清晰。

淡出:镜头渐暗直至完全消失。在影片中常常起“句号”作用。

淡出、淡入在影片中多用来作为影片或者一个段落的开始和结束。

②、化出、化入:

前一个镜头渐渐隐去,在它完全消失之前,后一个镜头已经渐渐显露。化出、化入在电影中也用来表现一段叙事的开始和结束,但其程度一般不如淡出、淡入。

③、“划”(划出、划入):

用多种技巧把两个镜头连接起来。

“划”多用来表现一些内容相近、篇幅简短、快节奏的、纯交待性的场面。

④、叠印: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重叠起来,复印在一条胶片上。

叠印在影片中多用来表现回忆。

(“光学技巧剪辑”在早期电影中大量使用。70、80年代用得不多,现在有些电影中又开始使用。)

 

3、无技巧剪辑:

即“切”(跳切):前后两个镜头不借用任何光学技巧直接相接。

三、连接镜头与穿插镜头

美国导演唐·利文斯顿把影像剪辑中的镜头分为两大类:连接镜头与穿插镜头。

1、连接镜头:

在一个叙事单元中,后一个镜头包括前一个镜头中的一部分内容。一部电影是由许多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组成。一个叙事单元又是由许多在不同场景拍摄的镜头组成。那么,在一个叙事单元的这一组镜头中,为了保持动作和叙事的连贯,使观众觉得“不跳”,这一组镜头主要应该由连接镜头组成。

2、穿插镜头:

在一个叙事单元中,这一个镜头不包括它的前一个镜头中的一部分内容。

穿插镜头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延长或缩短某个动作的表现时间(延长或缩短时空)。“奥德萨台阶”。

②、使影像的表现丰富和富于变化。

③、作“掩护镜头”。在组接镜头的时候,如果发生场景、人物的不连接以及种种前后不一致的时候,可以插入一些穿插镜头来充当“掩护镜头”,使观众不易发现镜头的不接。

④、由上一个叙事单元向下一个叙事单元过渡,把观众从这个主体引向另一个主体。

                                       ——摘自《荣誉》修订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