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三八节关注越来越“爷们”的职场女性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化娱乐 |
导语:
http://s7/middle/6d6f0ebbh9def5b8dd246&690
几十年前,坊间曾有俚语:“春光明媚,妇女开大会……”记得那时的“三八”节,女同胞们只限于召开会议而已,由单位领导先讲话,肯定一下女性在工作中的贡献。女同胞代表则争相发言,憋足气力讲些“妇女顶起半边天”、“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都能做到”一类的豪言壮语,然后散会该干啥还干啥。
如今更不同了,历来“温柔似水”“贤良淑德”这些最常用于女性的形容词,现而今却越来越多地被“大女人”“女强人”所替代。随着工作竞争的激烈化,女性在职场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独立性强、竞争心盛、有野心这些性格特征已不再为男性所特有,女性的“双性化”特征日趋明显。目前,已有超过一成的职场女性出现了“双性化”的特征。
逾一成女性出现“双性化”特征
孙先生觉得自己的婚姻近年来“亮起红灯”。他和妻子是大学同学,结婚后两人生活一直挺幸福,“虽说有小摩擦,但只是生活的润滑剂。”但近两年,妻子的工作强度增大,每天下班后都要坐在电脑前忙工作,一忙就到十一二点,作息时间不规律,心情也因加班变得很糟糕,时常发脾气、抱怨。孙先生说:“她把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不再像以前那么关心我,也不再温柔了,性格都变了……”
“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妇女解放运动让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单一的家庭角色变成了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混合体。”告诉孙先生,如今心理学上“双性化”的女性越来越多,这已成为近年来职场女性最常见的变化。
根据日常接诊的数据统计,有一成多的女性存在明显的“双性化”特征,其中有一半因此而导致了心理异常前来就诊。她分析说,以此来看,生活中出现“双性化”特征的女性将远远超过一成的比例。
青年女性群体“双性化”最明显
说话雷厉风行,办事果断力落;严格监督下属的工作时效和质量……在一家公司就职的罗小姐说,朋友说她的行为越来越像个男人。身为部门负责人的她承担了大量的工作,平时她都要像“男人”一样拼命。
“您是不是觉得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女性朋友呢?”出现这种“双性化”特征的女性大部分集中在30岁左右且大多是有知识的白领,事业上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甚至有的是事业成功的“女强人”。她们大多文化层次较高,工作能力较强,工作岗位不错,并且追求完美,时刻要求自己做到像男人一样好。
工作压力让女性越来越“爷们”
事业压力是使女性发生“双性化”趋势的最直接原因。如今的女性与男性同工同酬,在平等竞争的社会状态下,让女性和男性展开了直接而激烈的竞争。在工作中,不再因为她们是柔弱的女性而分配相对轻松的工作任务。职场上紧张而高压的氛围让她们时刻不敢放松,女性本有的温柔和依赖感越来越淡化,她们变得强势起来,甚至越来越“爷们”,“双性化”特征的女性由此产生。
“双性化”女性并非“变性”
“工作中她们往往会忽视自己的性别,习惯把自己当成中性人来看待,与男人竞争,平分天下。”分析说,一提起“双性化”会让人觉得改变性别、“变性”之类的贬义词,其实“双性化”是现代社会对职场女性的一种褒奖。
举例说,女性的“双性化”特征更多的是体现在其心理状态上。这些女性与目前喜欢中性打扮的年轻女孩不同,一个只是外形上的改变,而真正的“双性化”女性在外表上仍然是很女人的,只是在心理上向争强好胜、敢打敢拼、独立自主等男性化特征靠拢。
半数“双性化”女性出现心理异常
女性的“双性化”特征是个新鲜的概念,也是当前社会所需求的女性更为健康的一种状态。“‘双性化’能让女性既具有男性的自信、大度,又具备女性的温柔和细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双性化”女性因为不会调整自己,过于要强和追求完美,从而导致了心理异常的发生。
究其原因,女性相对男性来说,她们的抗压能力要弱一些,全力工作而不能得到承认时就会产生心理落差,甚至把工作中的不愉快带到家庭生活中去,从而影响到家庭生活,贤妻良母的角色逐渐减弱。与丈夫缺少沟通,丈夫得不到温暖,家庭矛盾时时产生。
“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形成了一个怪圈,让她们变得心理异常。”举例说,失眠、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都是“双性化”女性近年来最常见的临床心理疾病。她们当中有一半人都存在心理异常,“当心理调试跟不上社会节奏时,失眠、焦虑就会伴随她们。”
梳理工作和生活才能更轻松
“职场女性出现‘双性化’的特征是一种趋势,并非是无益的。所以只要女性有效地调整好自身的身心状态,反而对工作和家庭有好处。”针对女性心理异常的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双性化”女性应学会休闲,重新梳理工作和家庭这两者的关系,学会放松生活脚步,不要总是让自己处在一种极端疲惫和紧张的状态。
建议女性在工作之余,多安排些休闲生活,多看书,开阔视野,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女性也可以选择和家人外出郊游,在大自然中放松身心,同时也促进了与家人的沟通。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放松的一种好办法,人在体育锻炼时脑内会产生一种让人兴奋的化合物,在临床心理学上被称为“快乐因子”。
还要提醒各位女性,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每个人的事业、爱情都不会一帆风顺。当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需要积极去调整化解,学会移情。对于不愉快的事学会遗忘,对他人宽容和谅解。学会合理宣泄,倾诉、痛哭、写日记、唱歌、弹奏、绘画等都不失为好办法。
心理学上的四种性别
按照过去学术界的说法,在生物学以外的第三性征中,只有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两种性别划分。比如,人们把积极、独立、有行动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是控制和专断的特征赋予男性;而把充满爱心、关怀并支持、鼓励他人,同时也是脆弱和感性的特征赋予女性,而这两种性征的对立性比较高。
从现在的研究看,这种分类已被打破。从第三性征的角度讲,可以有四种人:第一种是刻板印象中的典型男性;第二种是刻板印象中的典型女性;第三种是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都非常突出,也就是“双性化”程度较高的人;第四种是男性特征和女性特征都不明显的人。在现象学上,后两种都可以表现为中性,然而从个人的发展来看,第四种是性别发展尚未成熟的表现,不具有积极意义。(伯乐一生整理)
更多精彩内容:www.bole1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