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河南不是在闹“教师荒”吗?
■作者:梁萍
“这些人有的还不到40岁,但待遇却与在职教师相同,工资照拿不说,而且还能晋档晋级,真是白领工资的‘白领’。在河南省郏县政府的文件里,这252个人被称作‘编外离岗’。”一位退休老教师略带不平地说。(《中国青年报》9月14日)
远远不符退休的相关条件,却“成功”而退了,并工资照拿。当然,从消息的内容来看,有的是“被退”的。这对于仍然在职和辛苦一辈子而到该退时才退的教师,其的确是件颇为不公平的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上上下下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这还是一个违反相关规章制度的问题。
这应该是该新闻的“刺眼”之点。不过,笔者今天却不想对此再指手画脚地而多说三道四了。因为,这又是一个“旧靶糊新纸”的问题,而在过去议论得太多了。当然,笔者也相信相关方面不会对此“熟视无睹”而“无动于衷”。所以,就让此于相关方面去“另案处理”吧!于是,我们拭目以待。
诚然,实际在职人数大于了实际的需求,这势在必行地应该采取“精兵简政”措施的。否则,其会养了“闲人”而给国家财政加重多余的负担,或者让纳税人所缴的钱无法更多地用在“刀韧”之事上。这在某种程度上讲,应该算是一种“祸国殃民”的“灾难”。其中,对教师队伍的精减也不例外。同时,此举对于河南的郏县也不例外。因此,如果郏县的教师人数大于了实际的需求,而进行合理妥当的精减。这是无可厚非的,相反还应给予掌声鼓励。
然而,郏县,甚至是整个河南省,其果真是实际的教师人数大于了实际的需求吗?这应该是值得我们关心关注的问题。但是,结果却让我们为之一惊。因为,几乎在河南省的每个市,目前均在教师的需求上存在着较大的缺口,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大家应该还不曾这么快就忘记在一个月前来自《大河报》的相关消息吧?!
《大河报》的该消息说,8月11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2009年人才需求状况:各地目前最为紧缺的是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同时,在该消息之后还附上了一个《各省辖市需求较大的专业人才目录》。在该目录中,郏县所属的平顶山市也名列其中,而且中小学教师竟然是该市的首缺。
多乎哉?在河南的郏县喊着,多也!于是,教师被“批量性”要求“编外离岗”。而在包含平顶山在内的河南诸市却喊着,不多也!于是,教师被他们视“俺”那的“香饽饽”。同在一个“地区”,“差距”为什么就这么大呢?几经“左顾右盼”之下,我们有些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云里雾里”之晕乎了。于是,不知孰真孰假。
不过,事实就是事实。所以,这勿庸我们去浪费时间而怀疑。于是,我们相信,除了郏县那252个退休教师有的“资格”有假外,其它都是真的。所以,郏县教师过多而过剩是真的,包含平顶山的河南诸市紧缺教师也是真的。不过,面对如此状况而“各自为阵”,采取多的地方就让一些教师“被转业”,缺的地方去另外招聘,这就是最佳的办法吗?
然而,事实上的结果是,一些非常合格而适于教育岗位的教师,其却“浪迹”在了“正业”之外,而另一边奇缺教师的学校,其有相当大的可能招到了一些如报道所说司机、服务人员,甚至还有文盲、半文盲进入了教师队伍在“将就”和“滥竽充数”。这是个极为糟糕的结果。于是,我们就不禁为问:为什么相关教育部门就不可“高瞻远瞩”一点,“顾大局”一点,“识大体”一点,而进行全面或综合的统筹安排呢?
如此而为,应该不难!因为,其也就是各市将下辖各县的教师进行一下“高扯低填”的调度安排而已。比如郏县教师有过剩,而其邻县却是不是在“闹师荒”呢?若是,那么从郏县调一批教师过去“支援”不就结了吗?当然,这也不仅限于邻县相调。因为,只要一些配套的鼓励措施等同步跟上,那就是跨市“空投”而均调,这也是会让教师们非常乐意“听从组织召唤”的。而且,毕竟教师是天下最讲无私奉献的人。
所以,郏县出现的“编外离岗”问题,河南诸市出现的“教师荒”问题,这都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没做好工作而出现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轻而易举就能解决好的问题。当然,这得看其目光放到了多远和多高了?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9/14/content_2850661.htm
(《中青报》主新闻)
http://www.jiaoshi.com.cn/main/help_44050.html
( 《大河报》河南“师荒”新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