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明星“在职”的大学文凭有几真?
■作者:梁萍
上海交通大学5名本科体育生目前正面临自动退学的境地,其中包括被广大乒乓球爱好者誉为
“抗韩英雄”的刘国正。对5人自动退学,上海交通大学体育系主任孙麒麟教授表示:这次自动退学的5个学生已有几年未到学校学习,没有拿到规定的学分,经过和他们本人沟通,学校作出了自动退学的处理。(6月18日《新闻晨报》)
尽管有相关的“特招”规定,而且许多大学也是在依规而行。但是,体育明星或影视明星等在“功成名就”之后,不需要考试就可进到大学去“镀金深造”,而且许多还进的是“重点大学”或“名牌大学”,一些人对此于至今还是抱有一定争议的。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从公平的角度而论的。不过,反对归反对,而且不一定反对的就是“正确”的。所以,在“反对无效”之下,也只有可以保留意见的权利了。当然,对此暂时依笔者来看,其也似乎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毕竟那美其名曰是:特招。同时,其中的认同者还是占到了绝大多数。因为,这些“星”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或骄傲。所以,我们还是“宽心”一些而给他们这个可以上大学的“机会”。
不过,虽然我们可以“容忍”不在同一个起跑线而进到大学去读书,但是却不能“容忍”在进到大学后,而不在规定的相同“跑道”里凭实力,甚至连过场也不走一走,就能顺利地拿到文凭。而且,有的学校还是办好后“慕名而往”,亲自奉送给“星”们的。当然,其中可笑的是,也不乏亲往者在交付证书后,还换得了“星”们的签名而“受宠若惊”。这样的事,虽然似乎有些“凭空想象”的味道,但是在过去我们几乎是没有听到哪个“星”未在大学没有“毕到业”的消息。而搜索他们的简历,几乎都是圆满完成学业而获得相应文凭的。然而,这是事实上不可能那么完美的事。因为,一些在校苦读的大学生,最终获得文凭也没有那么的容易,甚至还不乏未能毕业者。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体育界,还是在娱乐圈,如果要想登上星光灿烂的宝座,这并非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因为,那不仅要靠“天赋”,更要靠实力和付出艰辛。否则,无论你有多少个“毕姥爷”,恐怕也是无济于事而可望不可及的。当然,还不仅如此不易。因为,即使成了“星”,而想星光持久闪烁而不落于昙花一现,这更是难上之难了。于是,仍需成“星”者一如既往的努力,甚至倍加努力。否则,就会星光日退而很快泯然于众人矣!而事实上,也鲜见在成“星”之后的不珍惜者。所以,他们还在向更大红大紫的目标不懈努力着。
当然,这也不仅是为名的事。因为,成名之后,接踵而来的还有着更大的利。所以,这是名利可双收的事。于是,星们也在不懈努力中参加着大小不同规格的比赛,也在不停奔波于各个片场而倾情演出。当然,也应接不暇地走进了那些满目皆是的广告之中。所以,“星”们很辛苦,甚至许多时候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而这在更大程度上,决定了更多的“星”们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时间可以做“星”外的事了。但是,尽管如此,一些“星”们由于出于不同的“目的”,于是读起了大学。虽然,其中者更多的显得有些是硬着头皮,却也“乐此不疲”。这很让人为之捏了一把汗,或者让人为之担着一份心。因为,他们有这个时间和“闲心”去完成大学里的学业吗?
事实上,我们的担心似乎是多余的,甚至简直就是杞人忧天。因为,读大学的“星”们在过去几乎都拿到了毕业文凭,而且有的还在续读着更高文凭的学业。对此,我们虽然不敢一棍子打翻一船的人而完全产生着怀疑,但是其中有的还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因为,由于“星”是公众人物,而有的读大学之“星”,其在我们的“关注”里似乎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本职的工作”。那么,他们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方完成学业的呢?事实上,有的“星”连自己所读大学之大门朝东朝西或许也不知道,或者知道者恐怕一年进去了一天半日的工夫而有没有,这还很难说。所以,“星”们的“在职”文凭就不值得人怀疑吗?当然,真实的情况,这也只有“星”知,以及“星”读的大学知了。
因此,“星”们之中有人“不劳而获”,取得文凭的事。这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可能。但是,一些大学为何如此慷慨呢?其实,这还是一个虚名惹的祸。因为,“星”是自己大学的学生,“星”毕业于自己的大学,一些学校将此当作了一种荣光或骄傲。所以,一些大学乐意将“星”纳为自己的弟子,更乐意“竭尽全力”为“星”“服务”而帮助其“顺利”地完成“学业”,甚至兴师动众地拉起场面而为“星”们“授衔”。而这个“服务”,这个“帮助”,是“到家”的,是“送佛送到西”的。当然,更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于是,无论学没学,无论考没考,无论合不合格,这些都不重要。所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一些“星”的大学文凭就在相互的“恭恭敬敬”中“交易”完成了。因为,我是“星”。因为,他是“星”。这就是“星”与学校“决定”文凭的“理由”吗?
幸好,出淤泥而不染者还是不乏其有。上海交通大学就是其中之一。管你什么大名鼎鼎的“抗韩英雄”之“星”,未到学校来学习,更重要是未拿到规定的学分,于是不仅不给文凭,还以自动退学处理!这给一些于“星”乱发或滥发文凭的大学,上了一课。当然,也给正读大学的“星”们,上了一课。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出了一种教育的公平性。因为,只有“特招”,没有“特毕”,只要是学校的学生,就只有一种相同的身份,于是就该一视同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然,笔者用在此,这是说的上海交通大学之做法。所以,相信更多的大学会来学习之。于是,未来“星”还有可以混到文凭的地方吗?请“星”量力而为!
请点此进入新民网版本,并在该版本文后的方框里留言。于是,你的留言将有发表在《新民晚报》的可能。或点http://news.xinmin.cn/opinion/xmwp/2009/06/18/2115601.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