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日报/中国网:“授渔”是对灾区重建的最大支持

(2008-07-21 08:13:30)
标签:

文化

08年7月24日发表于湖北日报第2版(时政)*大家谈栏目

08年7月21日发表于中国网*评论中心*网友观点栏目

“授渔”是对灾区重建的最大支持

作者:梁萍 

 由144家鄂企组成的招聘大军,昨从武昌火车站出发,前往四川灾区。21日至23日,分别在四川汉源县、荥经县和雅安市,举办3场灾区对口就业援助现场招聘会。据了解,3场招聘会提供的5130个岗位,是从湖北省直、中央在鄂企业和8个城市提供的数万个岗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涉及工种近百个。(武汉晚报7月20日消息)
    同饮一江水,同是一家人。湖北与四川因相邻故而根连须缠,于是有着太多的相同或相近之处。就拿“说话算数,绝不拉稀摆带”的性格来说吧,四川人有,湖北人也有。记得在本月的9日,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受灾地区就业援助的工作,9月底前为四川地震灾区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帮助1500人来鄂就业,实现就地培训就业5000人。屈指可算,在通知下发仅短短的10来天时间,湖北就紧急行动起来了,144家鄂企组成的招聘大军进驻到了灾区。在此,预祝三天的招聘工作圆满成功!
    5.12汶川大地震突如其来之后,震区灾民几乎就在眨眼之间经历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噩梦。亲人痛失,家园摧毁,于是连最起码的衣食住行也成了难题。在救灾先救人的同时,全国各地也爱心如潮,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尤其是食品帐篷及活动房等。短短的两个月之后,灾区陆续农民复耕,工人复工,学生复课。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伟大胜利。蓦然回首,是国内外各种方式的捐赠缓解了震区的燃眉之急,是党和政府的关怀以及民族大团结的爱心让灾区人民度过了难关和燃起了希望。
    授人鱼,可贵。授人渔,更可贵。目前的震区,灾民衣食住行有了基本性的保障,一切秩序日趋安定井然。经过大难之后的灾民们更加不屈不挠了,他们不等不靠,努力自救自兴,陆续走出帐篷和活动房,准备凭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白手起家,重建家园。过去,我们授灾民“鱼”,虽然可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但这只能起到一时或一段时间的作用。因此,现在对他们授之于“渔”,才是最根本和最长久的帮助。此次,湖北的这144家企业奔赴灾区去招工,让5000多名灾民来鄂工作,是对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最好和最大之帮助。我们在为作为组织方的湖北省委和省政府叫好的同时,也为这些有相当大社会责任心的湖北企业叫好。在此,我们也祝愿即将从震区到来的5000多“新市民”,在湖北生活和工作得愉愉快快。
    当然,在目前用工需求缺口较大的形势情况下,或许有些人会对湖北为灾区人民提供工作岗位的举措不以为然,这是对本次招聘活动不了解的看法。因为此次活动,实在有太多的与众不同之处。其一来是该活动在规模上,几乎举了全省所有企业之力,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二来是工作岗位很重要,是从全省数万个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三来是从业人员的待遇不错,不仅保证月薪最低在千元,还与工作人员签劳动合同并办理社会保险;四来是用工门槛不高,只要求具有初中文化即可。不仅如此,企业还为灾区来鄂工作人员报销车费并免费做岗前培训,以及提前支付一定数目的生活费的。这样好的待遇,恐怕连已在鄂工作的一些人也会羡慕不已。因此,这次湖北企业专门为震区来鄂工作之灾民所进行的招聘活动,是很特别的。
    其实,湖北在为灾区人民做“授人渔”的工作,还远不止于为他们主动提供就业的机会。同时,也鼓励灾民在湖北创业,并为其在一定原则基础上给予优惠和便利。记得前不久,一位灾民来武汉投资开五金加工店,工商税务等部门不但主动将一些经营许可证等办好送上了门,还把自己单位需要做防护网的活包给了他来做,让其来了个“开门红”。这也是湖北在鼓励和支持灾民于鄂创业的“授渔”之举。
    授人鱼,再授人渔。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阶段。我们期待全国各地的企业,都能象湖北的这144家企业一样,于之前为灾区人民提供若干捐赠后今天和明天,再鼓作气,为他们主动提供一些就业或创业的特别机会。

 http://cjmp.cnhan.com/whwb/html/2008-07/20/content_383914.htm (武汉晚报7月20日消息)
 
    http://hbrb.cnhubei.com/html/hbrb/20080710/hbrb412638.html    (湖北日报7月10日消息)

湖北日报版本

 

2 时政 2008.7.24 星期四

“授渔”是赈灾的长效方式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梁萍 崔冰
    在省里有关领导带领下,由144家鄂企组成的招聘大军,21日起在四川省汉源县、荥经县和雅安市举办灾区对口就业援助现场招聘会。据《湖北日报》报道,这次湖北提供的岗位共有5130个,是从省直和中央在鄂企业及8个城市提供的数万个岗位中精选出来的,涉及工种近百个。
  汶川大地震,给震区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前一阶段,全国各地以如潮爱心,向灾区捐助了大量钱物,缓解了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然而,授人以鱼毕竟只能救“一时之急”而难解“一生之需”。大地震毁掉了灾区人民的家园,毁掉了他们就业的企业,他们一切都得从头开始。灾区群众在进行家园重建的征程中,都希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显然,从长计议,他们既需要授之以鱼的帮助,更需要授之以渔的扶持。而湖北在给对口灾区持续不断地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的同时,给灾区群众送岗位,就正是这样一种授之以渔的援助。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灾区同胞自力更生获得收入和不断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尽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上岗主要靠市场手段来调节,员工的聘辞企业有更多的自主权,但为灾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是替国家分忧、为灾民解难的必要,是对灾区人民更有力、更长效的支援。所体现的是服从大局的观念,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不仅有利于灾区同胞,其实也有利于企业发展。因为他们都会珍惜这种充满关爱的工作机会,自觉地为企业勤奋工作。而且,这种具有公益性质的供岗赈灾,也能提升我们的社会和谐度和公益形象。
  当然,“授渔”赈灾远不止给灾区群众提供工作岗位,还包括给予优惠和便利,鼓励他们来鄂自主创业等。记得前不久,一位震区灾民来武汉开五金加工店,工商税务等部门不但主动将一些经营许可证等办好送上门,还把一些业务介绍给他,让其来了个“开门红”。诸如这样的善举,都是值得倡导的。
    授人以鱼,可贵;授人以渔,更有利于援助对象得到可持续发展。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深入安置受灾群众和家园重建的阶段。除了党政领导机关和企业外,我们的众多教育、科研等机构,也可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灾区重建提供科技、智力支持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