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周亚平做的都是农民歌曲,所以说鸟人艺术是农民公司,我觉得说这话的人真的是很有水平,因为他们一下子就说到点子上了,因为鸟人艺术的核心品牌就是“粮食音乐”,鸟人艺术自然就是“粮食”的生产者了,而“粮食”生产者自然就是农民了嘛,所以说别人说得一点也没错,我们就是做农民歌曲的公司,这也正说明了鸟人艺术定位上的成功。
我是做了不少口水歌,崔健1984年的第一张专集《梦中的倾诉》就是我录的,1988年,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迟志强的“囚歌”也是我搞出来的,当年我就给我当时所服务的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狂赚了600万,《天不下雨天不刮风天上有太阳》也是我弄的,当然还包括最近的《两只蝴蝶》和《你是我的玫瑰花》。
有的圈里人说我做的那些东西特俗,嗤之以鼻,但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流行音乐的根本属性就是商品,它是要卖钱的,所以,我们公司提出的流行音乐核心品牌为“粮食音乐”。意思就是我们做的流行音乐应该像粮食一样,每个人都离不开它。
我做的音乐有不同的风格,不管粮食不粮食,只要卖钱,我就做。因为“粮食音乐”只是一种品牌,一种音乐类型,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粮食音乐赚钱,譬如我们公司的“南合文斗”的音乐就属于小资类型的,而“彝人制造”又属于民族加另类的,他们的音乐都很火,都让我们公司赚了大把的银子,你们知道吗?我还要向大家透漏一个秘密,我做的唱片我自己从来不听,因为我喜欢的音乐只有交响乐,我的汽车里放的永远都是柴可夫斯基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第六交响曲,或者是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这些作品的总谱我都能背下来,因为我学了十几年的古典音乐在做流行歌曲之前,我是北京交响乐团的定音鼓手,所有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作品,我都深入的研究过,绝大部分作品我都在舞台上演出过。因此在内地唱片公司的老板中间,没有人的音乐修养能够超过我。
卖烧饼的不一定吃烧饼。反过来说,不是因为你喜欢吃烧饼才去卖烧饼,而是烧饼能赚钱。
庞龙2004年的那张专辑一开始主推的是《家在东北》,虽然我很重视《两只蝴蝶》,并感觉这支歌有可能会火,但是庞龙一开始坚决不同意把这支歌放在专辑里,因为他嫌这首歌太简单了,在这些问题上,我是不愿意同我的艺人在业务问题上发生正面的争执,我并没有强迫他接受《两只蝴蝶》,只是在他专辑的曲目遴选中始终偷偷的为《两只蝴蝶》留一个位置,直至后来让他发现《两只蝴蝶》确实在互联网上有走红的端倪了,才把《两只蝴蝶》正式放进专辑里,并以此为这张专辑的名字,同时加大对这首歌的推广力度。正是因为这首歌曲,庞龙才摆脱了十八年的音乐苦旅,一跃而成为中国流行歌坛最风光的人物,同时这张唱片卖掉了60余万张。
还有在无线音乐市场上,这支歌也带来了众所周知的巨大的商业利益。在我的理解,无线音乐和传统的唱片市场区别只是渠道的不同、传播方式的不同、娱乐消费的方式不同,但是它门之间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发行,说白了都是卖歌曲,所以说在传统市场上好卖的在无线市场上照样好卖,这可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过无线音乐最让我觉得舒服的是它不用加工、包装、印刷,你只管把你的内容授权给发行方,你就可以回家睡觉去了。你想想,你在这边呼呼的睡着,那边你的下载量就在不断地增长,你的收益就在不断地增加,这还是一件很爽的事情。
聪明的商人,是那种能抓住机遇的人。现在彩铃的机遇来了,看你能不能抓住。
其实,现在发行的歌曲中,能真正赚钱的少之又少,所以我们整天就在研究什么样的歌曲是最能赚钱的。大家可以搜索一下,一年之间真正赚钱的歌曲不会超过20首。每年无线音乐市场大概有60%的市场分额都是由这不到20首歌创造出来的。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这样,获利者永远是少数,其他人都是分母,这就是所谓的“二八定律”,20%的人创造80%的财富。
所以,无线音乐这个新的领域,看起来风光实际上很残酷,那万分之一的内容在创造一大半的财富。所以并不是所有涉足这一领域的人都能够掘到金子,赢利的作品、赢利的企业终究是少数,那就看你足不组够聪明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