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句法结构分析
学习要点:熟练掌握三种句法结构分析方法,并应用于具体句子的分析。掌握三种层次分析方法。
一、句法结构分析的方法
句法结构分析,也叫句法分析。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的方法有:
句子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
。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
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中通用的分析句子的方法,也叫
中心词分析法
。由于句子与词组在结构上基本一致,因而句子成分分析法实际上也是句法成分分析法。分析时要求一举找出整个结构的两个中心词──名词中心词和动词中心词,以作为该结构的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主语和谓语。其分析手续是:先看清整个结构的主要成分,哪个是主语,哪个是谓语;再看充任谓语的动词是不是及物动词,以决定谓语后面是否有连带成分宾语;最后指出附加在主、宾之前,谓语前后的所有附加成分。例如对“这些工人立刻造好了一座桥”这一结构该作这样三步分析:
A、这些工人立刻造好了一座桥......第一步分析
==== ─
B、这些工人立刻造好了一座桥......第二步分析
==== ─ ^^
C、(这些)工人[立刻]造<好>了(一座)桥......第三步分析
==== ─ ^^
或:这些工人立刻造好了一座桥
(
)===[ ] ─<>( )^^
(===表示主语,──表示谓语,^^^表示宾语,(
)表示定语,[ ]表示状语,< >表示补语)
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句法结构中各词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同时这种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忽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把六大句法成分放在同一个平面来分析;抽出的“主干”(中心词)往往不能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
例如“错误思想必须清除”,其主干“思想清除”无法概括整个结构的意义。“思想”与“清除”并不直接进行组合,而是“错误”先与“思想”组合成“错误思想”,“必须”先与“清除”组合成“必须清除”,然后由“错误思想”与“必须清除”组合成一个大的句法结构。因此,整个结构的主语应是“错误思想”(而不是“思想”),谓语应是“必须清除”(而不是“清除”)。句子成分分析法将“思想”分析为主语,将“清除”分析为谓语,显然不合这个结构原来的构造层次。
就分析有歧义的句法结构看,这种局限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这个结构是有歧义的:
A、相当于“这张照片只放大了一点儿”(言下之意是这张照片放得不太大)
B、相当于“这张照片放得大了点儿”(言下之意是这张照片放得太大了)
造成上述歧义的原因是内部构造层次不同。
但是,如果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就无法分化歧义,因为不管A义还是B义,都分析为:
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
)===─<> < >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又叫“直接成分分析”
(Immediate Constituents Analysis,简称I C
Analysis)。直接组成一个层次的两个部分就是这个层次的直接组成成分(直接成分)。层次分析的客观基础是语法构造的层次性。其分析手续是:逐层切分出直接成分,一般是不断二分,只有当该结构包含的直接成分不止两项时才多分。如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结构可作如下切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动 宾 │......第一层
└────────────┤
│
偏 正 │......第二层
├──────────┘
│
联 合 │......第三层
├────────┤
│动宾A││动宾B│......第四层
└───┘└───┘
第一层的两个直接成分分别是“提高”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层的两个直接成分分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能力”;第三层的两个直接成分分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四层A的两个直接成分分别是“分析”和“问题”,B的两个直接成分是“解决”和“问题”。
层次分析法符合语言的语法特点,是句法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它适用面比较广,它既可以用来分析单句的结构,又可以用来分析复句的结构,还可以用来分析合成词的结构。它可以更好地分化歧义结构。如上文举到的“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是个歧义结构,句子成分分析不能加以分化,但层次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加以分化。它可以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更好地揭示语法规律。
但是层次分析法也有局限性,
它只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构造层次和显性语法关系,而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隐性语法关系。
例如“山上架着炮”是个歧义结构,它既可以表示“山上有炮”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山上正在架炮”的意思。这两种意思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
(三)变换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也叫
转换分析法
,是根据一个语法格式与其他格式之间在语义上的共同点和结构形式上有规则的变化而进行的语法分析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可以用变换分析法。其分析的手续是:通过移位、删减、增添等手段,把一种结构(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意义相同的结构,把有歧义的结构转换为几个没有歧义的结构。例如: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
A、B表示的语法意义不相同,A表示存在,表静态,B表示活动,表动态。而A、B从格式上看相同,都是:处所词+动词+着+名词。而且运用层次分析法,所得结果也相同。但运用变换分析法,就可以从形式上验证A、B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同的:
A、院子里放着四方桌--->C、四方桌放在院子里(名词+动词+在+处所词)
B、院子里演着梆子戏--->D、院子里正在演梆子戏(处所词+正在+动词+名词)
A可以变换为C式,但不能变为D式,B可以变换为D式,但不能变换为C式,这从形式上验证了A、B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相同的。又如“山上架着炮”这一结构的歧义也可以通过变换得到分化,它既可以变换为C式,又可以变换为D式:
山上架着炮--->炮架在山上
山上架着炮--->山上正在架炮
变换分析法可以分化层次分析法无法分化的歧义结构──显性语法关系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的结构,但也有局限性,它不能解释造成歧义结构的原因。
(四)语义特征分析法
这种分析法分析概括同一结构的各个实例中处于同一关键位置上的词所共有的语义特征,以解释造成显性语法关系相同而隐性语法关系不同的原因。例如“院子里放着四方桌”和“院子里演着梆子戏”显性语法关系相同(都是“处所词+动词+着+名词”)而变换方式不同的原因在于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放”有“附着于某物”的特征,标记作[+附着],“演”不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记作[-附着]。显性结构为“处所词+动词+着+名词”的句法结构,动词具有[+附着]特征的都可变换为上文的C式,动词具有[-附着]特征的都可以变换为上文的D式。例如:
门口站着人--->人站在门口
地上蹲着许多人--->许多人蹲在地上
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
上例的动词都是具有
[+附着]特征的动词,这类动词还有“坐、躺、贴、刻、钉、绣、戴”等。
门外敲着锣鼓
--->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雨
--->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
--->大厅里正在跳舞
操场上放着电影
--->操场上正在放映电影
上例的动词都具有
[-附着]特征的动词,这类动词还有“跳、打、上”等。
“山上架着炮”有歧义的原因是动词“架”具有[+附着]和[-附着]双重特征。
从句子成分分析法到语义特征分析法,这是一种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代替。因此,尽管在分析方法上发展了,但是每一种分析方法仍有它的用处,而不能用后者来代替前者。
二、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
(一)切分三原则
层次分析法可以用来分析句法结构,也可以用来分析合成词,如“热爱”这个词可以分析为偏正式。句法分析只切分到词,对词的内部结构不作分析。除了包含三项以上的联合结构需要多分外,一般都是二分,不断的一分为二。对于复杂的句法结构来说,在哪个地方一分为二,必须遵循一定的切分原则──
结构、功能和意义三原则 。
(1)结构原则
结构原则指一个句法结构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必须能够成立。例如“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这个结构应在什么地方一分为二合适呢?切分为“一个”和“多么令人羡慕的家庭”两个直接成分,都能成立;若切分为“一个多么令人羡慕”和“家庭”两个直接成分,则不合适,因为“一个多么令人羡慕”这个成分不能成立。
(2)功能原则
功能原则指一个句法结构切分下来的直接成分能够组合。例如“一棵枣树上”,若切分为“一棵枣树”和“上”,能够组合,前后是偏正关系;若切分为“一棵”和“枣树上”,则不能组合,因为
数量结构“一棵”不能修饰方位结构“枣树上”。
(3)意义原则
意义原则指切分后不能改变原意。例如“镇压人民的刽子手”,若切分为“镇压”和“人民的刽子手”,虽然都成结构,前后也能组合为“动宾关系”,但“人民的刽子手”情理上说不过去,也不合原结构的意思。应该分为“镇压人民”和“刽子手”两个直接成分,前后构成偏正关系。
结构、功能、意义是统一的,违反任何一方或者说任何一方通不过,层次切分必定不是一种好的合适的切分。
(二)多项修饰语的偏正结构的分析
偏正结构的多项修饰语大致有三种结构类型:联合式、递加式和偏正式。
(1)联合式
这种格式的修饰语由联合结构充当,其格式为:(a+b+c)--->中心语。
(2)递加式
这种格式的修饰语依次与后面的中心语相联系,形成多层修饰语递加,其格式为:a->[b->(c->中心语)]。
(3)偏正式
这种格式的修饰语由偏正结构充当,其格式为:[(a->b)->c]->中心语。
(三)“状语+动词+宾语/补语”结构的分析
这类结构有两种切分法:
A、状+(动+宾/补)
B、(状+动)+宾
(1)绝大部分状语都是跟“动宾”或“动补”组合的,只能按A法切分,特别是介词结构作状语。
(2)部分单音节副词(包括“不、没、别”)或形容词同动词的组合,应按B法切分。
(3)部分结构既可作A法切分,又可作B法切分,不论哪种切分,都符合切分原则。
以上三种切分方法,关键在语义配合,如果状语只能与动词配合,不能与整个动宾结构配合,那就只能按B法切分。如只能说“白吃/喜糖”,不能说“白/吃喜糖”;只能说“长住/这儿”,不能说“长/住这儿”。如果状语只能与动宾或补充结构配合,不能单独与动词配合,那就只能按A法切分。如只能说“马上/加以制止”,不能说“马上加以/制止”;只能说“把敌人/消灭干净”,不能说“把敌人消灭/干净”。如果状语既可以同动词配合又可以同动宾结构配合,则两可。
三、句法结构层次分析常用的方法
(一)框式法
(1)从大到小:上文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使用的都是这种方法。
(2)从小到大:见课本
(二)符号法
常用的符号有:
====表示主语,──表示谓语,^^^^表示宾语,( )表示定语,[
]表示状语,<
>表示补语,“。”表示中心语。句子成分分析法也使用这些符号,但不体现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而层次分析法使用这些符号时仍要体现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