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的画室

标签:
文化长旅的趣人趣事 |
分类: 《马晓林文集》卷四《教育的 |
http://s10/mw690/001nJMYazy7kBT12g8999&690
第一次访王军是因他办美术培训之名,弟子遍天下。
三十多年矢志不移做一件事情的人,在这个世界并不多。
这是一种近乎“痴”的状态;而将“痴”做成职业、事业,无论多难多顺都是人生的幸福。
我有时想,王军的画室一直是他在完成他的自我救赎。
我们每个人都有在黑地里找不到出路的彷徨、苦闷和无助;所谓的光明大道、事业有成并非是俗世标准的名利双收,而是心船靠岸了。
但我和王军的初见,却被“王军的客厅”迷住、绊倒。
其实是他这个人。
待人的热忱、率真,煮茶、品茶的美妙;客厅里弥漫的浓浓的书香味道,叫你不由得的沉耽于此而难以自拔。
这次也是。
他拿出自己的宝贝:上好的龙井、铁观音、普洱。
一道一道的散发着别香,和而不同。
他说我们是有缘人,来者中老沈识茶、知味,在一起喝便有相惺相惜的知音感;再就是他的所有的好茶刚刚到齐,我们有这个机缘。
县里宣传部赵阶台副部长,汉画石刘辉馆长,筹建国安寺的曹总,周末大家闲散的随心拉呱,气氛舒适。
赵部长是将王军称为“萧国艺术界孔子”的始作俑者,官员气息少,一个非常有趣的人。
但这一次我是决意要看看王军的画室的,逼着众人起身,去参观王军的起家的事业班底。
一间已经封闭不用。
王军想收缩规模,人已过五十,再不是那么拼、那么嗨的年龄了。
老沈一见就出奇招,想叫他收拾出来,把淮北的古琴培训引过去,物尽其用。
一边古琴一边画,想要安安稳稳的画就难了。
我对废弃的这间画室特别有感觉, 它有一种浓重的气息。
那气息有个钩子,将里面藏着的王军的往昔岁月画面带出,三十年的日子都在。
站在那里,才想起我和老沈、王磊都是正八结进过画室的人。
色弱的发现让我退出蚌埠已故著名漫画家白善诚的画室。
白是蚌埠二中的美术老师,大学我们又是同班同学;他是在其漫画作品在国内大报刊炙手可热时遇车祸突然去世,非常可惜。
他的幽默敏感度当时在国内是最好的。
和我初中同班的汪伦民、欧家勇由他的画室成为蚌埠知名职业画家。
至今我都感恩那一小段学画的历史。
我的文字里生就一种画面感,和蚌埠二中一间小平房里的忐忑而兴奋的素描写生练习有关。
老沈在四十多年前由固镇到蚌埠画室学习,有时还兼做老师的助手;这段经历让他从井下矿工成为在地面墙上刷标语的人,混进矿宣传部办公室。
他的文化基因就扎根在蚌埠那间画室。
王磊则是跟他父亲留学苏联的同学学画。
他进的画室实则是一个落难的知识分子的寝室、书房、厨房、工作室,那乡下的一间小屋种下他的艺术梦想。
这个爱好让他从屡受欺压,吃不饱穿不暖的愤怒中走出来,最终成为雕塑师。
三十多年,有多少孩子来过这里,他们的人生就此改变。
不管如今他们画或不画,那一盏灯在他们心里始终在。
艺术的眼界、心怀是人活在尘世里的一束光;再苦再难,都有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