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酒令与酒筹

(2010-06-02 16:23:39)
标签:

酒令

宝钗

射覆

群芳

黛玉

休闲

http://s13/middle/4b8343e0t8807d59b725c&690

酒令,是古人宴会上饮酒助兴的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左传》载称:晋襄公、齐昭公有饮酒投壶之举,此当为饮酒行令之开始。于是,饮酒时的对诗、射箭、猜拳、投掷等形式均列为“酒令”的范畴。行酒令有许多规矩,先由大家推选一位令官主持令政。令官先起身喝过一杯令酒,随即掷签取令,然后按照指令行事。接着,所有人等逐个行令,如果谁行不出来,或者行令不符合要求,就要罚酒。

 

   《红楼梦》第62回,宝、黛、钗人等在大观园红香圃聚会,因宝玉提议“ 雅坐无趣,需行令才好,于是便玩起了射覆。射覆是用相连字句隐寓事物,令人猜度,若射者猜不出或猜错以及覆者误判射者的猜度时,都要罚酒。如宝钗和探春掷骰对了点子后,探春便覆了个字,宝钗说字泛的很,探春又覆了一个字,两覆一射。宝钗见席上有鸡,便射着探春用的是鸡窗鸡人二典,即覆的字,因而射了一个字。探春一听,知他射着,用了鸡栖于埘的典,二人一笑,相互会意,各饮了一杯。也是行令,史湘云的游戏规则更为刁钻:酒面要一句旧诗、一句古文、一个骨牌名、一个曲牌名,结尾还要有一句时宪书上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只听黛玉说道: “落霞与孤骛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的大家笑了,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玩这样的酒令可真要穷经究史,如果没有高深的文化修养,是难以应付的。http://s1/middle/4b8343e0t8807d0627510&690

 

    相对于这种比较深奥复杂的雅令,民间广为流行的通令筹令就通俗简单多了。这类酒令比较强调娱乐性,行令时,往往还需借用击鼓传花、掷骰子、拇战、举骨牌花色、摇抽酒筹等做媒介。《红楼梦》第63寿怡红群芳开夜宴,贾宝玉在怡红院和群芳玩的花名签就比较通俗。比如宝钗抽的酒签(酒筹)上绘一朵牡丹花,上题艳冠群芳,下面隽一行小字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又注有:在席公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句雅谑,或新曲一只为贺。李纨抽的签上,画着冬梅,上写霜晓寒姿,诗为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上家掷签。袭人抽的是一枝桃花,上题武陵别景,诗云桃红又是一年春,下注:杏花陪一盏,座中同庚者陪一盏。最后,同岁者宝钗、晴雯、香菱,同时者黛玉,同姓者花芳官自酌其酒一饮而尽。在这段文字中,酒令内容与人物身份、性格相应成趣,并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读来耐人寻味。再如,后世广为流传的《唐诗酒筹令》,是依次轮流抽筹一支,酒席中人一一与筹上诗句对照,若自己某一方面与之相符,就饮酒一杯。譬如:“玉顔不及寒鸦色,面黑者饮”;养在深闺人未识,初会者饮相逢应觉声音近———深度近视者饮坐间恐有断肠人———貌美者饮人面桃花相映红———酒後面红者饮。再如一套76枚的清代骨制《西厢记》酒筹,酒筹正面写有一句《西厢记》词语,背面注明何者饮用。如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身胖者饮先写下几句温存句——擅医者饮打扮得娇滴滴的媚——穿时色衣者饮小生称谢不尽也——孙姓者饮

 

http://s8/middle/4b8343e0t7400c85d9657&690

1982年在镇江丁卯桥曾出土过一套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酒筹器及50支银酒令筹,在全国首见和孤品,被列为国宝级文物。这套酒筹上半部分写有《论语》词句,下半部分规定饮酒对象、饮酒方法,以及饮酒的量。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任劝两人巧言令色者,鲜矣仁——自饮五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请许两个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在座各劝十分”——不管谁抽到它,大家都要喝酒!还有一枚更厉害: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恭默处七分”——连默不作声都要罚酒!由此,我们不但可以直观了解唐代酒令与酒筹,亦可管窥唐代的饮酒习俗。而且,这些唐代版本的《论语》词句,与现行版本大有不同,这套酒筹还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图片说明:一、戴敦邦绘《红楼梦》“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插画;二、鎏金龟负“论语玉烛”银酒筹器;三、银制《论语》酒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