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昨天满世界找吴奇隆的那首歌我才蓦然发现我追星有十年了,1996——2006。
1996年,小学时候,邻居家的哥哥听小虎队,看着墙上贴的海报,我看到了最帅的那个,第一个偶像就这么诞生了。那时的《当代歌坛》还是5.99,一本本的买,剪杂志,攒海报,直到墙上再也贴不下为止。柜子里还有一堆磁带,很久都没有听过,因为连听磁带的工具都淘汰了。
初中时和另一个喜欢奇隆的女孩,去看《好孩子》的首映,就那么见到了一身白西服,酒红色短发的偶像,时间很短。之后,两个人又骑了半个小时的车从花市赶到红楼,居然比他的汽车还早到,不知我俩是怎么飞着去的,那天还下着小雨。可是我现在完全记不清是在什么情况下我得到了两张签名。这块记忆一直是空白的。前几年还翻出《梁祝》来看看,唉,山伯啊,死得惨,赚我眼泪。
有时候也会想去霄云路找找他开的那家柠檬叶子看看,可是如果真的看到他会有怎样的感触呢?他不再是十多年前蹦蹦跳跳的霹雳虎,不再是十年前《虎啸龙腾演唱会》上穿着白色风衣唱着叫我一声“my
love”的小虎。时间流逝得无声无息,《萧十一郎》里他找到了他的爱情,然而,我却很少再去关注他的踪迹,只是偶然间看到,觉得曾经很近,但却热情不再地沉在心底。这种感觉,像不像是每个人的初恋?
2004年,校队闯进市级比赛,大队人马被拉去当观众看球赛。一来二去,喜欢上了球赛,正值湖人紫金王朝刚刚崛起,没点意外的喜欢上了科比。某一年的期末课间,不知谁把电视打开,于是一堆人围着看总决赛,场上科比和艾佛森PK,底下是两拨球迷在PK,我是其中之一。某年的夏天,请病假在家看球,又叫又跳的。又是某年的夏天,科比来京,在世纪坛暴晒了5个小时,主办方说因为人多活动取消了。第二天养足精神混进四中,从10点等到2点,终于见到了他。也许紧张,也许激动,也许因为他动作太快,照片拍得很模糊。活动结束,又和两个女孩打车从四中直奔国际俱乐部。看到那辆加长的卡迪拉克越开越近,心跳就加速,当时很后悔为什么英语那么差的,大脑一片空白的不知说什么。他在我伸手可及的位置我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不知要说什么。
随着三连贯的结束,我的热情就减少了。倒不是因为那个负面新闻的影响,因为那时同学说我是如果有人说科比的不好我就能跟人家急。这种状态,因为负面新闻而离开的可能性不大。我也忘了是怎么忽然就走出来了。前几天无意中播到了湖人和步行者的比赛,没头没尾的看了几分钟。科比不再是几年前自顾自玩帅独打的青涩少年了,他是这个队伍的领袖。好久不看球了,我的意识还停留在奥胖走了的状态,可是一看才发现,湖人里已经再也找不出几个我熟悉的面孔了。然而科比还在。想看看他女儿长大了什么样,会不会有和他一样孩子般的笑容。
2004年,刘翔耗时12秒91就闯进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也包括我的。那天夜里上了闹钟在比赛前的15分钟醒来,然而他的表演还没有一个广告的时间长,就结束了。如果刘翔长了一张孙继海的脸他会不会有现在的受欢迎程度?很无聊的一个假设,却也很现实。体育界也需要偶像派。但偶像归偶像,好在刘翔是刘翔,田亮是田亮,不然都忙着炒绯闻,谁来为国争光?刘翔身上有种王者之气但又和某一时刻的孩子气完全结合。喜欢他唱《麦乐迪》和《东风破》时的认真,偶像+实力。赛场上的红色闪电,实力+偶像。
和子送我的那本《我是刘翔》上已经有他的亲笔签名了。只是它静静地躺在书柜里,很少被我翻动,我说那是要珍藏的。
2005年的夏天到现在,将近八个月,李宇春这个名字又是如影随行。现在墙上仅存的两张海报,一张是成都总决赛的,一张是《沐宇春风》系列的。还有报纸、杂志、电脑里近8个G的视频。今天老妈买的蒙牛的原味酸奶还赠了一张她们比赛时的DVD,老妈边看边说,为什么我看李宇春的每个动作都这么顺眼呢。我笑笑,无语。玉米都一样。就是那么喜欢她的干净和清澈,低头浅笑时的温柔,含着眼泪的坚强隐忍,舞台上的所向披靡。
真的见到她,我感叹她为什么这么白,这么瘦。宠爱很多,伤害也不少。她就是用这么瘦弱的身体承受的。握她的手,竟然比我的还要凉,有人说手凉是因为缺少关心。到底要多少的关心和爱才可以让她的手温暖起来,我很想知道。那么近的距离,不是语言不通,我居然没有和她说话,那一刻就是空白的。当日思夜想的人就站在眼前,人早已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1996——2006,十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
吴奇隆、科比、刘翔、李宇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经历,却有着相似的人格魅力。
青春、健康、阳光、都有着如孩子般纯净的笑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