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了鼓楼那边,不过这次志不在后海,而是去找奶酪。
从南锣鼓巷里穿了半天,终于找到那家小的可怜的文宇奶酪店(南锣鼓巷49号),真是搞不懂上了报纸和电视的店铺为什么都是这么袖珍型的。只有三张桌子,十个人同时进餐。不过想想反正是家甜品店,翻桌速度还是很快的,倒也不必需要太大的地方,感觉舒服就行了。极力推荐杏仁豆腐,一口钟情~~
喜欢走在胡同里的感觉,心情很平静不会浮躁。虽然偶尔有老外骑着丁丁铛铛的自行车从身边经过,小孩在胡同里疯跑,墙根下老奶奶晒着太阳拉着家常,但是就是这种生活化才让人感觉到舒服。有钱人家的府第是红漆灰瓦,平常老百姓家是灰砖土瓦,而现在不管是多漂亮的房子还是多简朴的房子都成了风景。在胡同里,我在看风景,而我又成了风景。
终于吃了爆肚冯,在外面排了一个小时,点完菜等了半个小时,吃饭花了半个小时,不算路程,单就在廊房二条47号就待了两小时,花个钱都那么费劲。推荐肚仁,挺嫩的,不错~~据说这家老店会搬到离原址不远的地方,应该不会出大栅栏这块,所以没吃着的同志也不用着急了,等不排队了再吃吧。
(因为某种原因写不下去了,唉,真是受影响~)
摆脱干扰接着写。
觉得南锣鼓巷是种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不同于后海,因为后海是坐落在古老之上的现代,而这里是左手传统右手现代的感觉。就是走在胡同里你左边刚经过灰墙残壁,右边就是一个小小的酒吧。里面三三两两地坐着黑发或黄发的男男女女,享受着午后阳光。我就开始幻想等我到了三十也要开间这样的小店,不要太大,有舒服的沙发,上面堆着花花绿绿的靠垫。墙上贴着多各种拍来的照片,或许是漫山遍野的花海,或许是某双干枯的手上磨得发亮的戒指。角度和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觉。要有一些绿色的藤萝植物,一来是容易养,二来是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这两个好像是一回事。家具要是木制的,有大大的窗户可以很好的采光,窗口要挂风铃。供客人阅读的是关于旅游的书,不要铜版纸的,要那种牛皮纸的。免费提供涂鸦的本子和笔,随他们写写画画,留言发牢骚。店不要开在繁华的地方,闹中取静并不是那么太容易,看着人来人往却不进门,当老板的会心情浮躁丢了一份安静享受的好心情。所以还是开在胡同里吧。安静温暖着就好。
可以认识很多人,或是说过客,听他们说说各自的旅途,最好是那种背包族,因为我理想中的旅游应该是花很少的钱却可以领略不同地方风土人情。风土人情,是家常的,生活化的,不是旅游景点的,跟团根本没法体会。开这样一家店,既可以知道省钱有趣的线路,又可以给自己赚旅费,真是爽啊!
啊哈哈~~~~~别叫醒我,让我再做会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