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4/middle/4b82d2fet87e13f2a398d&690
前两年,坊间有售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10月版著名作家徐迟的回忆录《我的文学生涯》一书,定价56元。虽然家里藏书有徐迟的《江南小镇》一书,记得作者只写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这本书的第五部分却标明(1947——1954),多出了5年,再加上增添了不少照片,便以为是新的增补本,于是便买了下来。
回家找出作家出版社1993年3月版的《江南小镇》对照,当年的定价是14·90元,书中第五部分的回忆章节注明是(1947——1949),但文字内容与百花文艺版的完全一样,书中最后一句话都是:“一九五0年元旦,我们的刊物《人民中国》问世了。”那多出的5年,不知道哪里去了。由此可见,百花版擅自改写作者的回忆年份,可能是诱使读者购买的一个小伎俩。不知道堂堂的百花文艺出版社为什么要这样做?还有书名,1996年12月12日夜,以“报告文学之父”著称中国文坛的诗人、作家徐迟是在医院跳楼自杀身亡。为什么要把他生前回忆的《江南小镇》改成《我的文学生涯》?因为在书的开篇中,作者是如此眷恋怀念抚育他的那氤氲迷漫、水晶晶的家乡江南小镇。
动了作者书名的,还不至此一本,如老一辈革命家、版本鉴赏家李一氓身后出版的回忆录,1992年出版时书名为《模糊的荧屏》,到了2001年再版时,就变成了《李一氓回忆录》了,作为读者看来,觉得还是先前的书名好,老人的回忆,虽然模糊,但值得追寻。还有冯友兰、黄药眠的回忆录,也是如此,换一家出版社,就变换一个名字,看似新书,其实还是旧内瓤。
所以,买书时也需要注意,别让书商把你给骗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