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母亲与猫-- 为老娘两周年忌日而写

(2008-12-23 17:40:17)
标签:

杂谈

                                母亲与猫

                           ——为老娘逝去两周年忌日而作

 

                                            

正在翻看一本陈子善先生编选的《猫啊,猫》的闲书,上面记述了几十位名家爱猫的故事,由此想到母亲生前爱猫的情形。名家爱猫,那是一种精神调剂,一种闲暇放松,而我的母亲只是一个不认得字、再普通不过的家庭妇女,在她晚年几近二十年的生活里,她是在拿自己的生命来爱猫,而猫也占据了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位置。

 

   说到母亲爱猫,那是在父亲过世以后,我们几个孩子又因为工作繁忙和天各一方所造成的。孤独的母亲一开始是养了几只鸡,一个人没事就和鸡说话,后来城市里不让饲养家禽,母亲就开始养猫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猫在城市里还算是个稀罕物,是要花钱在宠物市场上来买的。可母亲生性节俭,从没花过这方面的钱,她所饲养的猫,几乎都是从街上捡来的流浪猫。每看到母亲从外面抱回一只脏兮兮的小猫或残疾猫,做孩子的都忍不住要埋怨她几句,母亲一边给小猫喂食洗澡,一边分辩说:“好赖它也是一条命呀,你们有娘疼,它没娘疼呀,咱不要它谁要它!”

 

   家里猫鼎兴旺的时候,曾达到十几只,母亲不仅知道每只猫的来历和名字,还知道它们一个个的性情与习好,她每天对猫都有说不完的话。猫多了,猫食就成了问题。这么多年来,母亲也没给猫买过一次猫粮,七八十岁的老人了,经常颤巍巍地到菜市场鱼贩子那里,帮助买鱼的人剖腹刮鳞、清洗干净,然后把人家不要的内脏拿回家,再配上捡来的剩馒头一起煮,就是猫最爱吃的食物了。所以,我家的猫喂什么就吃什么,一点也不娇气。一次,母亲竟捡回来六只被人遗弃的小猫,个个看来都难以成活,可母亲硬是用嘴里嚼烂的馒头,一个个地把它们给喂活了。母亲有时累了,睡着了,那六只小猫就在枕头旁,绕着母亲卧成一圈,也许在小猫眼里,这就是它们的妈妈。很可惜,那次身边没带相机,没能摄下这温馨感人的一幕。

 

   猫性调皮,有时候门一开就溜出来了,偌大的城市,找一个丢失的猫不容易,可母亲不怕,猫一走,她就会自信地说:“猫记千,狗记万,小鸡还记一里半呢。不会丢的,它们记路!”果然,只要家里跑出去的猫,都还先后回来了。有一只大狸花猫,跑出去的时间最长,半年后的一天半夜,母亲听见有动物的挠门声和嘶哑的猫鸣声,慌忙开门,只见这只猫瘦骨嶙峋、摇摇晃晃地爬进来了,全没了往日的模样,进屋后啥也不吃,连着喝了三钵水。母亲一边为它梳理着毛发,一边掉泪:“半年了,跑哪去了?不听话多遭罪呀!”

 

不过,因为母亲养猫,也经常有让孩子们生气的时候,尤其是发育成熟的成年猫,叫起春来惊天动地、怪声怪气的,不要说我们这些做子女的了,就连街坊四邻都嫌吵得慌,没少提抗议。这时候,母亲更是劳累,整宿整宿地不睡觉,像哄孩子一样哄着猫不让乱叫。有几次夜半时分,母亲竟抱着成年母猫满大街地去找公猫交配。偌大的城市,寒风刺骨,母亲一跑就是一夜,本来就体弱多病的她第二天就心衰气喘地入院抢救了。哥几个回家,探明病由,都怪她没病找病,急吼吼地说:“明天就把家里的猫全都扔了!”重病中母亲虽说难受,但还是忘不了她钟爱的猫,喃喃地说:“要嫌我死得慢,你们就扔吧!”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母亲为了几只猫耗费着自己最后的体力与心血。

 

母亲终于没能迈过去八十四岁的这道坎,在前年的最后一天合上了眼睛。弟兄几个都在忙于料理后事,谁也顾不上那几只一直在喵喵叫着的猫。懂事的侄子买了猫粮喂它们,还是只叫不吃,侄子说:“你们也想奶奶了?”几只猫仿佛答应似的,又可怜见地叫起来了。目睹此情此景,又让我们弟兄几个禁不住一阵淌泪,虽然嘴上不说,但个个心照不宣:今后我们就和这些猫咪一样,都成了没娘疼的孩子了。 

                                   老娘逝去两周年忌日而作

  母亲与猫-- <wbr>为老娘两周年忌日而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