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2024-04-02 11:06:45)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1911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五彩穿花龙纹蒜头瓶,明 万历(公元1573年-1620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五彩瑞兽纹葵瓣觚,明 万历(公元1572年-1620年)

(gu),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掐丝珐琅鱼藻纹高足杯,明(公元1368年-1644年)


掐丝珐琅的制作流程是:先在金属胎器体上用细金属丝铆焊成图案,然后填入珐琅彩釉料,经高温成色后,磨光镀金而成。因存世的部分掐丝珐琅器有“景泰年制“款,所以有”景泰蓝“之称。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掐丝珐琅鼎,明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瓷尊施霁青色釉,肩颈间贴一对白色展翅剪尾燕子为耳。霁青色象征“河清“,燕子与”“谐音,蕴含着”海晏河清、四海承平“之意。


海晏河清尊是景德镇御窑为圆明园西洋楼最大的宫殿海晏堂专门烧制的陈设品。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粉彩梅竹双燕瓶,清 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粉彩镂空转心瓶,清 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胭脂水釉碗,清 雍正(公元1723年-1735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野菊飞鸟纹七宝珐琅瓶


这是日本国赠送给清朝的礼物。七宝又称七宝烧,是日本的传统工艺,类似于中国金属胎画珐琅工艺。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铜胎画珐琅蝠莲花盆,清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白釉释迦牟尼坐像,明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


此尊释迦牟尼坐像是明代漳窑精品。漳窑是漳州一对一处明、清瓷窑,曾以烧制白色釉瓷器而著名。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明(公元1368年-1644年)


此执壶黑漆锡胎,壶底嵌有“千里“二字,是明末著名镶嵌漆艺工匠江千里的作品。


螺钿“是一种用贝壳薄片制成人物、鸟兽、花草等形象,镶嵌在漆器物之上的装饰技法。明代在螺钿镶嵌工艺的基础上,又发明了称为”百宝嵌“的新工艺。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皇城校尉“铜牌,明 洪武(公元1368年-1398年),江苏南京明故宫遗址出土


此铜牌为洪武年间南京皇城校尉(武职卫士)出入皇城的凭证。校尉原指明代皇帝的扈从卫士,隶属拱卫司仪銮司,专门掌管卤薄仪仗以及传达皇帝指令、传唤官员拜见皇帝等事。


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成祖设立东厂,东厂的爪牙也称校尉,具有皇家禁卫和皇帝私人秘密警察的双重身份。成化、正德年间(公元1465年-1521年)设立西厂,其内廷禁军的名声远在东厂校尉之上。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铜金刚铃、金刚杵,明 宣德(公元1426年-1435年)


这套铜铃、铜杵为藏传佛教法器,是宣德年间明廷布施给西藏拉萨寺院的礼物。


明廷先后封授了三位地位很高的“法王“(大宝法王、大乘法王大慈法王)、五位地位低一点的”教王“(阐化王、护教王、赞善王、辅教王、阐教王)。”八王“历代相承。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八旗各旗佐领图记,清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族过程中创建八旗制度。八旗:黄、白、红、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不同颜色的旗子。每旗实行旗主、参领、佐领三级管理制。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大政殿宝“玉印,清

大政殿是沈阳故宫努尔哈赤、皇太极处理政务的地方。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皇太极调兵信牌,清


牌上所刻“宽温仁圣皇帝“为皇太极的尊号。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藏族龙柄铜执壶,清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金花铁插刀

这是公元1785年(乾隆五十年)尼泊尔国王拉特纳巴送给清朝的礼物。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乾隆款剔红百子宝盒,清 乾隆(公元1736年-1795年)


盖内金楷书“百子宝盒“,内盒底有”乾隆年制“款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青玉六蜻蜓环耳双联洗,清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郑和铸铜钟,明 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


又称三清宝殿铜钟。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为其所建长乐南山三清宝殿而铸造。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皇帝之宝“玉玺,清(公元1644年-1911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印文阳刻满、汉文“皇帝之宝“,印钮为盘龙状。”皇帝之宝“属乾隆帝钦定的二十五宝之一,是皇权的象征。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青玉嵌花把皮鞘腰刀(上),清(公元1644年-1911年)


这把腰刀是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马嘎尔尼率领英国使团来华时呈送给乾隆帝的礼物之一。


德国望远镜(下)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马嘎尔尼使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绘制的乾隆皇帝接见英国使团场面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派遣以马嘎尔尼为首的使团乘舰船前来中国。使团一行七百余人,携带大量礼品,有天文与地理仪器、乐器、钟表、船只模型等。他们于1793年7月25日在大沽口登陆,后往北京。主要成员前往承德避暑山庄谒见乾隆皇帝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木雕牧童骑牛像,清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圆明园辅首,清(公元1644年-1911年)


此辅首为圆明园劫后遗物,上铸有铭文“圆明园长春园画玲珑馆陶嘉书屋“”乾隆造办处、庚午年制“。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货郎图》(复制品),明,1960年侯外庐 捐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郑和七次下西洋航海路线示意图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清时期全图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大龙邮票,公元1878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中国最早发行的邮票,一套三枚,面值分别为1分银、3分银和5分银。图案中间为代表中国的蟠龙形象。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出使德国大臣发给姜绍沅的护照,公元1907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股票取息账,公元1906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土木工程师协会发给詹天佑的会员证书,公元1894年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明成祖像

朱棣(公元1360年-1424年),明成祖,朱元璋第4子。从建文帝手中夺得皇位,改年号永乐,并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像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公元1559年-1626年),他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后金政权。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像(复制品),清 绢本

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年-1722年),年号康熙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像(复制品),清 绢本

爱新觉罗.弘历(公元1711年-1799年),年号乾隆。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汤显祖像

汤显祖(公元1550年-1616年),明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九龙九凤冠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孝端皇后凤冠,明 万历(公元1573年-1620年),1957年北京明定陵出土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该冠用漆竹扎成帽胎,面料以丝帛制成,前部饰有九条金龙,口衔珠滴,下有八只点缀金凤,后部另有一金凤,共九龙九凤。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该冠的点翠难度相当大,不仅点翠的面积大(有翠凤、翠云、翠叶、翠花),而且形状复杂。尤其是翠凤,均作展翅飞翔状,凤尾展开,羽毛舒展,富灵动感。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凤冠的主人是孝端皇后,因其生前无子,故引发了一场是立长子朱常洛妃所生)还是三子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为太子的“国本“之争。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冠上共嵌未经加工的天然红宝石115颗,珍珠4414颗。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2002年,九龙九凤冠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华夏文明-中国国家博物馆(八)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15-25馆参观结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