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6日游D2:帕坦博物馆(二)2024年2月11日


猴神哈努曼是毗湿奴的化身,大威德金刚是湿婆的化身。
复合神有着猴王的面孔,另外4个头分别是野猪、鹰、老虎和狼,最上面还有一个马头。为了与5个头保持对应,雕像有十只手臂。
1754年作为守护神安放在巴德岗的一座寺庙屋顶上

女神杜尔迦(Durga),16-17世纪




尺尊公主(The Goddess Bhrikuti),17-18世纪
西藏王松赞干布(Songtsen Gampo,605-650年)的第一任妻子,她和文成公主将佛教传入西藏。

喇嘛,16世纪

Jetsun Milarepa(1040-1111年)(左),西藏著名的瑜伽士和诗人。他总是把右手贴近耳朵,好像在听音乐。
喇嘛(右),16-17世纪

莲花生大士(Padmasambhava),16-17世纪
8世纪印度那烂陀寺僧人,是藏传佛教的开山祖师,也被称为第二佛陀,是宁玛派的皈依境主尊。
他总是穿着僧袍,戴一顶帽子,这是他的家乡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的传统装束。

释迦牟尼(Shakyamuni),12世纪

燃灯佛(Dipankara),17-18世纪
佛教中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未来佛是“弥勒佛”。因燃灯佛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燃灯佛,又名定光如来、普光佛。
燃灯佛
佛陀释迦牟尼早几劫顿悟。佛教徒相信,在遥远的过去已经有许多佛陀的传承,并且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佛陀出现。燃灯佛是前世诸佛之一,释迦牟尼佛是当前最近开悟的佛陀,而弥勒佛将是未来下一位佛陀。

弥勒佛(Maitreya),18世纪

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17-18世纪
五方如来之一。五方佛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五方佛各有不同的方位、颜色、手印、坐骑等,代表了五种智慧、降服五毒的功德,可以广救饿鬼等一切众生。
中央毗卢遮那佛(Vairocana)(化身广博身如来),意译“大日如来”,象征五智中的 “法界体性智” ,又化育另外四智;
东方阿閦(chu)佛(Aksobhya),(化身妙色身如来),又名“不动佛”,象征“大圆镜智”;
西方阿弥陀佛(Amitabha)(化身甘露王如来),又名“无量寿佛”,象征“妙观察智”;
南方宝生佛(Ratnasambhava)(化身宝胜如来),象征“平等性智”;
北方不空成就佛(Amoghasiddhi)(化身离怖畏如来),又称“天鼓雷音佛”,象征“成所作智”。
金刚藏王菩萨和配偶(Vajrasattva and Prajna)
金刚藏王菩萨是普贤王如来的化身佛

胜乐金刚和金刚瑜伽母(Chakrasamvara and Vajravarahi),18-19世纪

空行母,是指证悟的女性,或来自佛土的女性。
在藏传佛教中,空行母被认为是天界女性金刚乘行者,有许多是佛或菩萨化身。她们以年轻而愤怒的形象出现,头戴头骨串成的花冠,手提灵药和弯刀。
明王与明妃相抱,称为“本尊双运”或欢喜佛。

阎罗王和配偶(Yama and Consort),15世纪

多闻天王(Vaishravana),17-18世纪。战神,佛教的四大天王之一。
多闻天王(北,Vaisravana),增长天王(南,Virudhaka),持国天王(东,Dhrtarastra),广目天王(西,Virupaksa)


文殊菩萨(Manjushri)(右),13-14世纪


观世音菩萨(Avalokitevara),17-18世纪



喜金刚明妃(Nairatma),19世纪
喜金刚(Hevajra)的配偶,空行母。她戴着头骨花环,挥舞着三头杖,踩在一具尸体上跳舞。

金刚手菩萨(Vajrapani),16世纪
大乘佛教中最早出现的菩萨之一,释迦牟尼的保护者,也是佛陀身边最早的三位护法神之一(文殊菩萨显现诸佛智慧,观世音菩萨显现大慈大悲,金刚手菩萨显现诸佛威力)。

愤怒的金刚瑜伽母(Vasya-Vajravarahi),14-15世纪
女神挥舞着一个带血的头骨,戴着人骨花环,披着人皮斗篷,,踩在一具尸体上。

金刚手菩萨(Vajrapani),15-16世纪
三头六臂,脚踩两具死尸。

咕噜咕列佛母(Kurukulla),17世纪
藏传佛教中的女神,又称作明佛母。头戴人骨饰物,身披人头花环,翩翩起舞。

窗外的杜巴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