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10日游D2:阿努拉德普勒(一)2024年1月4日

阿努拉德普勒(Anurudhapura),公元前437年至公元1017年为斯里兰卡的首都。
阿努拉德普勒名字源于该岛上的第一位僧伽罗国王Prince Vijaya(公元前543年-公元前505年)宫廷中的一位叫阿努拉达(Anuradha)的大臣。这位大臣在这里建造了一个定居点,后来扩展为阿努拉德普勒(Anuradha+pura),意为“阿努拉达之城”。
公元前437年,僧伽罗国王Pandu Kabhaya(公元前474年-公元前367年)统治期间,将早期这个较小的定居点扩展为一座城市,并定都于此。
天爱帝须王(Devanampiya Tissa,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07年)统治期间,将佛教传入斯里兰卡。阿努拉德普勒也渐渐拥有了更重要的地位。这在斯里兰卡的《大史》(Mahavamsa)中有描述。

根据《孤独星球-斯里兰卡》上的介绍,阿努拉德普勒的门票为$25,有效期仅为一天。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对于两个半天的旅游者来说,第一个半天先不买票,去几个查票不严的景点,第二个半天再买票,去剩下的景点。
从民宿坐突突车先去大庙(Mahavihara)景区,这里是古阿努拉德普勒的中心地带。3公里远,突突车350RS(合人民币8元),来到圣菩提树的东门。

圣菩提树寺院东门
参观免费,需要脱鞋入内,可穿袜子。不少当地人把人字拖放在一处僻静处,就进去了。外大多国游客还是把鞋子存到专门的鞋子寄存处。
入口是男女分开的,可能有时需要摸摸身,看是否有“异常”物品。毕竟这里曾经发生过惨案。1985年内战期间,泰米尔猛虎组织在这里用枪横扫,150人命丧黄泉。

月长石(Moonstone,又译月亮石),僧伽罗语为Sandakada pahana,象征着佛教中的轮回,基于它的形状翻译成英语为Moonstone。
月长石首次出现于阿努拉德普勒时期的后期,并经历了波隆纳鲁沃(Polonnaruwa)、甘波拉(Gampola)和康提(Kandyan)时期的演变。通常它们只被放置佛教寺庙的入口处。
最初每个月长石半圆形石板的雕刻内容都是相同的。中央雕有一朵半莲花,周围有几条同心环。

台阶间刻着的小矮人

Wingstone(翼石),僧伽罗语为Korawakgala,通往寺庙入口的楼梯两侧的石栏杆。它们构成了斯里兰卡大多数佛教寺庙入口处三种独特建筑风格,即月长石(sandakada)、护卫石(muragala)和翼石(korawakgala)。

大象的鼻子,代表灵巧
狮子的爪子,代表力量
鳄鱼的下巴,代表尊重
野猪的耳朵,代表听力敏锐
鱼的身体,代表动作敏捷
孔雀的尾羽,代表绚丽多彩
圣菩提树(Sri Maha Bodhi),公元前236年,印度阿育王(Ashoka,公元前304年-公元前232年)的长女Sangamitta Maha Thei(公元前282年-公元前203年)从印度菩提伽耶(Bodh Gaya)的大菩提树南侧枝条上砍下来带到斯里兰卡长成的,它现在是世界上已知存活最久的人工栽植的树木。这棵树也被视为斯里兰卡佛教圣地之一。
佛教的四大圣地:
佛出生地-蓝毗尼(Lumbini)
佛开悟地-菩提伽耶(Bodh Gaya)(2019.1.28)
初转法轮-鹿野苑(Sarnath)(2019.2.1)
佛涅槃处-拘尸那迦(Kushinagar)
2014年,斯里兰卡政府禁止此树附近方圆500米处建造任何建筑,以保护这棵圣树。同时,也从圣树上裁剪一些树枝栽培,以防万一。

圣菩提树坐落在一个距地面6米多的高台上,一般游客合信众都不允许上去,以保护这棵有着2300年历史的古树。

虔诚的信徒




挂在树上的祈福布条


黄铜宫殿(Lowamahapaya)
出了圣菩提树院子北门,过一条马路,路的东面一片小树林里有一处很不起眼的宫殿废墟,这就是黄铜宫殿。它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座建筑曾有一个铜屋顶。

很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一堆废弃的立柱。据说这座宫殿有9层,可供1000名僧人和来访者居住。

黄铜宫殿最初是由杜图珈摩奴国王(Dutugemunu,公元前161年-公元前137年在位)在2000多年前建造的,后经过多次重建,但现在已什么都不剩了。

鲁万维里萨亚舍利塔(Ruwanwelisaya Dagoba)

舍利塔在供奉之际,佛龛内存放有一定分量的佛祖舍利。有来自王舍城(Rajagriha)、毗舍离(Vaishali)、巴特那(Patna)、克什米尔(Kashmir)和阿富汗的僧侣参加;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舍利塔。

斯里兰卡最古老的舍利塔,也可能是全世界已被发现的最古老的舍利塔,也被称为斯里兰卡第一座佛塔。是天爱帝须王(Devanampiya
Tissa,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07年)在公元前3世纪建造的。据说里面存放着佛祖的右锁骨。
它原先的“稻田堆”的外形在1842年翻修时被改造成了更常规的“钟”形,高19米。
城堡(Citadel)
城堡区“埋没”在再往北走的一个小村庄中,在去的路上,有几条流浪狗来回溜达,时不时的还冲着行人狂吠,十分不友好,生怕抢夺了它们的地盘。
皇宫(Royal
Palace),建于1070年(比阿努拉德普勒全盛时期晚了近12个世纪),国王Vijayabahu一世建造了这座宫殿,除了两块异常朴素的护石保留完好外,整座建筑所剩无几。
又称救济堂,巨大的槽(3米x2米)非常引人注目,信众们会在这里放满米饭给僧人们。
寺庙遗迹正中间的圣殿可能是4世纪时第一个供奉佛牙舍利的地方。有经文描述佛牙舍利最初是供奉在阿巴哈亚奇瑞舍利塔中。
杰塔瓦纳拉玛舍利塔(Jetavanarama
Dagoba)
从城堡区往东南走,来到今天的另一处主要景点-杰塔瓦纳拉玛舍利塔。因已过下午4点半,景点处也没人查票,于是脱鞋到平台上转了一圈。
舍利塔建于3世纪,由Mahasena国王建造,原高122米,现只剩下71米,与阿巴哈亚奇瑞舍利塔(Abhayagiri Dagoba)高度相近;是当时最高的佛塔,也是世界第三高纪念塔,仅次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和哈夫拉金字塔(Pyramid of Khafre)。
庞大的球状塔身没有抹灰泥,据说是由9330多万块砖垒砌而成。地基有8.5米深,将大象的四只脚用皮革裹着,让其在上面踩踏,以夯实地基。

舍利塔后面有一座寺庙遗址,那里曾经居住了3000名僧侣。